第五十一章好诡异啊(2/3)
。杨玉环的祖上是李二杀的,李二的后人又娶了杨玉环,还娶了两次,难道这李家后人就不怕半夜被砍了脑袋吗?
还有,终结这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难道只是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吗?
李泌越想越觉得诡异,心里感叹着天道终有轮回,身上也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冷,我们回去吧。”说完,李泌朝着书院大门走去。
裴旻看看日头高照,一阵阵的暖风吹过来,就冲着李泌的背影喊道“小先生莫不是病了吗?这生姜水能发汗,找你阿娘做了给你喝。”
大门里传来李泌的喊声,“我没病,我只是觉得冷。”
英烈亭终于开始动工了。
李承修选了书院的东北角,作为修建亭子的地方。那里原本就是一座小花园,里面栽了竹子,倒也挺适合再建一座亭子的。
武明娘母女对修造亭子一事很是赞同。她们觉得这处宅子当初幸亏捐作了书院,若是卖了,两人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
所以,她们早已不把此处当做私宅,对李泌前一次改造偏院,和这一次修建英烈亭,都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倒是李泌细心,不但把武明娘捐出的金簪子还给了武明娘,还对她说,老先生没家,书院就要养老先生的老。你们母女只要愿意,在这书院呆一辈子都成。
可毕竟有些地方需要花钱,而女先生又不肯拿书院发给的束脩,所以,这些值钱的东西还是留在身边比较好。
武明娘哪里肯把捐出去的东西再拿回来。况且,这是为建造英烈亭而捐的。武夫人还说,武侍郎也曾在边关为将,也曾穿过英烈亭里摆着的那种甲胄,也握过一样的兵器。这里建了英烈亭,就当是祭奠武侍郎了。
捐出一副金簪子算什么?若是自家有钱,就一力承担建造此亭的费用。
她们这么一说,李泌可就犯了难。她们说的有道理,可那只金簪子有一两重,价值达一万钱,李泌无论如何也不肯花了它。
最后,还是周氏想的周到。她拿出一万钱把金簪子兑换了出来,然后,又把金簪子送给了武明娘。
那一日,周氏找到武明娘母女,对她二人说道“我只生有三个郎君,前面两个去了边关,一年下来,我只得了他们几封信。还有这父子两个,整日里忙着书院的事情,我身边平时连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
辛亏你二人来了,我这也有了说话的人。可这日子长了,我越来越觉得离不开你们了。我就想着,若是我也有一个女先生这样生的好看,又知书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