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若出事,你便有事(2/4)
“大胆!”赵祯勃然大怒。
他不知自己的生母李氏此刻正在为真宗皇帝守陵,故而觉得太后‘母亲’再怎么着也不会虎毒食子。
“汉武杀子为何唐太宗废太子为何”李献在赌,赌此刻才将垂帘不足一年的太后心中,对赵祯的亲情占据上风,“我一直以为,万事皆可试探,唯有情义不可!”
赵祯蹙眉,在他的心中,‘母亲’虽然威严了些,但对自己却关爱备至。
李献知晓还得添把柴火,“敢问,当下官家可曾理事”
赵祯下意识的摇头,他当下主要还是读书,隔三差五去观政……看着坐在帘子后面的‘母亲’和宰辅们处置朝政。
就像是个太子。
“官家连处置政事的机会都没有,以后哪来执掌大宋的能力”
“官家不处置政事,哪来的底气直面朝中那群宰辅老狐狸”
“靠纸上谈兵”李献呵呵一笑,“故而我以为,太后当从小事放手,一步步让官家去尝试做事,让官家在宰辅们的辅佐之下成长,方能震慑不臣!
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这,才是保全太后与官家母子情义之道!”
赵祯愣住了。
他早已习惯了一切都在父母的安排之下。
读书,观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此刻还没经历过被太后压制十年的赵祯,心中有个模糊的念头在觉醒:是啊!我什么都不做,以后怎么执掌大宋
“敢问贵人,若宰辅揪着官家的袖子,冲着官家喷口水,官家可会发火吗”李献下了猛药。
历史上,包拯揪着仁宗的袖子,喷的他满脸唾沫星子,可他只能狼狈而去。
“不会!”赵祯看向李献的目光有些变化。觉得这人的每句话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底。
“若是御史叱责官家无德,官家可会震怒吗”
赵祯摇头,“不会!”
李献叹息,“这是纳谏如流,还是畏惧臣子十载之后呢!那些臣子会如何看官家”
历史上赵祯和臣子们的关系很是有趣,臣子们一边高呼‘仁君在世’,一边争权夺利,为自己划拉好处不落人后。
什么是仁君
放纵臣子吗
不算那位太宗皇帝,与其说大宋败亡的主因是赵佶,不如说是仁宗。
他转身,背靠栏杆,眼中有讥诮之意。
这是个商业空前发达的时代。
这是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
后世为之惊叹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是这个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