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专访2(2/3)
自己,要注意多看、多记、多想。
“说起来容易,很多人没有做到,可能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我好奇心重,又比较细腻敏感,所以能慢慢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或者是有天赋,或者足够努力,虽然因为年龄缘故,在广度、深度上不能和长辈们相比,但也很高兴得到了读者和评委的认可。”
黄菁边听边记,“我们观察到,《最是青葱》《风轻雨默》《山海》《蜉蝣》,在国内外都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对于大部分作者,能有一个知名作品,就已经算是幸运。你是怎么写出这么多好作品的创作的契机、动力,又分别是什么”
陈夏想了想,“回头来看,我大学毕业这两年多,获得了来自各方的不少鼓励,应该是偶然和必然互相影响的结果。
“你们可能注意到,我的写作题材换过两次,从开始的言情为主,到后来的历史方面,最近一本又转到了与现实更贴近的角度。
“这样频繁的改动,其实很不方便巩固原有的读者基础,毕竟很多人的喜好比较固定,你换一个类型,他就不捧场了。
“我动笔之前也有过犹豫,是不是多写几本同类型的,等读者腻味了再换但内心深处涌起一种力量,促使我去冒这个风险。”
黄菁适时接话,“什么力量”
陈夏笑了,“说出来可能有些幼稚,是我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或者说,是内里活跃的一腔热血。
“比如,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歧视平民、诋毁女性的言论和案例,我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也有些愤愤不平,就写了《山海》。
“借助先贤的故事,我希望唤起一些人的良知,请他们自我审视、自惭形秽;也希望唤醒一些人的麻木,可以对歧视、欺压说‘不’。
“再比如,社会不断发展,人与人的鸿沟越来越大,弱势群体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我们普通人也需要加深团结和互助。
“因此我写了《蜉蝣》,不是为了指责哪些人、哪些事,而是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身边的人,一句问好、一步亲近,都是好的。”
她摇了摇头,“书里想表达的内容很多,欢迎读者们自行探索和解读。作者构想、写作和读者阅读、思考,才拼成一本完整的书。
“回到你的问题,我的作品算得上畅销,除了读者们的不懈支持,可能还因为我倾注了真情实感,题材的变化也保持了新鲜感。
“古人说,巨树长成,全由种子。我从一开始,就不把小说当成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