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 231.心包切开引流

231.心包切开引流(1/5)

目录
好书推荐: NBA:奇迹缔造者 异能监管者 从吞噬开始模拟未来 上门狂婿韩三千苏迎夏 随便当个明星玩玩 不正常的她们夸我超棒 一世之尊之辉煌纪元 斗罗:从偷取唐三的气运开始 都市神屠 写轮眼系统在异界

心脏减压最早见于17世纪,一位名叫里奥拉纳斯的外科医生选择从正面切开心包。为此他不仅需要用小刀切开病人的皮肤,还需要给胸骨打孔,步骤异常繁琐。

但因为没有麻醉,手术过程很快就完成了。

结局如何已不可考,唯一明确的是给心脏减压的手术就这么流传了下来。即使出现了创伤更小的经皮穿刺术,切开减压也能以心包压塞最后处理手段的姿态,出现在外科治疗的项目之中。

甚至在0世纪早期,心包切开引流因为视野暴露全面等问题,安全性要高于经皮盲穿的心包穿刺。这种情况直到影像学崛起,并成为外科重要支撑后才得以改善。

但如此有效的心包切开引流术并不是常规手术,真正愿意做这个手术的外科医生非常少。

主要原因为两点。

第一点在于极少人了解的外伤时血液的凝固机制。

血液经心脏破口外溢到心包腔内,立刻就会启动凝血程序,不需要太久就能形成一团凝固的血凝块。而对于这一过程的发现和确定,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从184年发现血小板后,生理学家们前赴后继用了百年时间陆续发现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1】

医学是一个由多种知识堆积而成的学科,看似内外科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任何一个分支的发展都受限于整体知识的发展水平。

1866年的奥地利自然没人理解血液为什么会凝固,也没人知道血液什么时候会凝固。能了解症状并诊断心包积液的医生虽然有,但数量极为有限,而敢于在诊断之后执行穿刺手术的人就更少了。

如果在穿刺之后发现没能回抽出血液,那所有人都会选择放弃。

他们会像刚才那些外科医生那样质疑自己的判断,以为伤员并没有出现心包压塞。即使诊断明确,他们也会质疑自己的穿刺技术,认为没能穿刺出血液是刺入的位置不对。

第二点在于心脏手术的禁忌性。

就算再权威的外科医生都得承认,心脏外伤存活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勉强给心脏做了手术,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术中大出血和难以预防的术后严重并发症。

而术后的出血本身也有可能形成新的心包积液,让手术成为无用功。

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给心包做切开手术被认为是一件愚蠢的选择,这种主流看法左右着外科医生的决定。卡维现在都不需要回维也纳,手术室里就能听到类似的反对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夫人今生不从善 炮灰姐妹对照组?看我癫飞全豪门 重生2004:独行文坛 降临漫威的七龙珠 华娱之一番为王 华娱从带资进组开始 诸天:每个世界随机一个关键词 百变马丁在美漫 老衲要还俗第二部 最高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