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曹操提险计,刘辩往清渊。(3/3)
,对曹操这个冒险的意见提出了反对。
“关将军,你我已经与袁绍相持一年,这一年间可有胜机”
“这一年间,我等全军日夜不停以投石车轰击广宗,我们白天轰城,他们便晚上补城,一如来回,我军消耗甚巨。”
“再说清河之地,坚壁清野数十里,鹿角拒马密布其上,还有壕沟相辅,如此防御工事,关将军带人填了多少次”
“日填则夜补,夜填则日补,来来回回空耗军力罢了。”
“即便真如关将军所言,强攻过去,我军不畏死,他袁军也不惧战,如此打法,只怕平定了袁绍,陛下这几年所攒下的基业,也不剩多少了。”
曹操看着关羽,认真得到分析道。
其实曹操说得很对,战争不光要思考战争前期与战争中期,更要思考战争后期。
若是汉军元气大伤,再分兵收服人心未归,且有残党的冀州,军需消耗且不谈,光是后方空虚,让敌人有机可乘这一条,便是致命伤。
要知道贾诩和吕布已经入了益州,刘表虽然恭顺,但这也是建立在汉军强盛的基础上的,袁术虽然无能,但也不至于蠢到不会伺机而动。
强攻,大概率只能惨胜,而袁绍就是吃准了这一点,才会如此笃定地以冀州人口土地的优势与汉军相持。
刘辩想到此处,不禁揉起了太阳穴,兵法之中,弱者能胜强的机会已经摆在了袁绍面前。
一旦刘辩方做错了决策,他袁绍虽然不一定会赢,但汉军也会被拖入泥沼,无法自拔。
“河北多名士啊,刚到前线,便给朕上了一课,如今局面虽然我军强盛,但此刻布置已然是受制于人的状况。”
“孟德说得不错,惨胜于大汉而言,与败无异,朕要的是大胜。”
刘辩定了定神,“孟德说袁绍此人做大事而惜身,朕岂能不引以为戒呼”
“关将军,随朕去清渊,半月之内,定要将清河前线的防御工事给朕清除干净!”
“子龙,发信鲍信,令其在博平驻军,等待命令。”
“臣等遵旨。”
众将见天子已经下了决定,立刻拱手领命。
曹操已是不惑之年,但此刻,他望向刘辩的眼中,只有敬佩与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