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敌忾同心夺津陕(1/3)
537年,八月,关中。
即使取得了小关之战的胜利,但对宇文泰而言这仅是为自己争取到一些喘息时间,后面还有太多麻烦在等着他去处理。
东魏那边虽然损失了窦泰,但并未伤及元气,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而西魏国内的灾荒更是要命,去年基本上颗粒无收,今年依旧看不到收获的希望。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就更不要提缴纳军粮和支援国家建设了。如果任由局势发展下去,恐怕都不用高欢来打,西魏这边自己就先崩溃了。
好在还有周惠达和苏绰等人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术协助宇文泰稳定国内局势。苏绰脑子比较活络,他知道西魏的百姓已经快到了绝望的边缘,如果不做点儿什么肯定会出乱子,但眼下又实在没什么有效的安抚办法,没奈何只好请鬼神出来帮忙吧。
于是在上半年的某一天,突然有人报告说在长安西边的扶风郡槐里县发现了一枚宝玉,特来进献给朝廷。宇文泰立刻派专家去看看到底啥情况。
鉴定结果极其出人意料。专家说这不是普通的玉石,而是一枚神玺。神玺出现乃天降祥瑞,表明上天庇佑我大魏政权。
玺就是皇帝的御用印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的那枚传国玉玺。由于这枚传国玺的地位太高,基本不会用来盖章使用,从秦至晋,皇帝日常办公用的主要是皇帝三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和天子三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和天子信玺),统称六玺。
其它玺基本上随便做,只有传国玺代表了正统皇权,意义重大。西晋之前,传国玺只有公认的秦始皇传下来的那块,但到西晋亡国之后,传国玺流落在五胡政权之中,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东晋皇帝也一度因为手中没有传国玺,被讥笑为“白板天子”。虽然后来东晋从冉闵手中得到一枚玉玺,但玺上的印文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跟记载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一样,很有可能已经不是最初的那枚了。尽管如此,这枚玉玺依旧被南朝视为传国玺,历经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四代,目前在梁武帝萧衍手中。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拓跋焘曾经在邺城的佛像中发现两枚玉玺,其中一枚很像传国玺,有人认为可能是前秦皇帝苻坚在失败前藏起来的。北朝的传国玺和办公六玺在东西魏分裂的时候,由元修带到了长安。
至于这个神玺,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没有任何传承和故事,完全靠专家凭空解释。
但宇文泰是聪明人,当然清楚这个伎俩背后的意义。他当即以朝廷的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