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友人相逢(2/3)
道:“怎么,我四人不像”
“太医院如此多青年才俊,怎么就轮到你四人执牛耳呢”张介宾确实觉得不可思议。
吴崑闻言大笑,陈实功给他解释道:“介宾,还记得当年那准名医榜否”
“当然记得,我可排进了前十。”张介宾说道。
“我们被称为四大青年医家的原因正在于此,我们四人并列榜首。”陈实功说道。
张介宾闻言一震,忙追问道:“那你四人如今是什么水准”
“国家级名医,也是榜上独有的四个国家级名医。”马莳这时插话道。
张介宾良久不言,十年过去,当年的好友都成国家级名医,虽说是院内自己的排名,十年就成长起来,让人也颇感震惊。
可细细想来,又觉得在理,陈实功已经快三十三,他本就天资聪慧,十年前已经是公认外科水平第一,十年过去,又有何人可匹敌
吴崑也快三十六,从医也是二十多年。俞尧日和马莳稍微年轻些,学医至今也是二十年有余。
“我们青年四大家是得到诸位师长认可的。介宾你还不知道吧去年马莳的《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刊行,收《素问》篇,合为9卷,于原文词义、医理逐篇逐段加以注解,在阐发经文精微、补苴唐人王冰注释罅漏诸方面,贡献颇大,龚师甚至扬言马莳是继王冰以后第二注家,此书当为《素问》主要注本,读《素问》者不可不看。”
俞尧日说道,这更让张介宾觉得不可思议,二人年纪相差仿佛,今年马莳也才二十六七岁,竟然就成了龚廷贤口中仅次于王冰的第二注家,这简直比徐春甫当年还要惊艳世人。
徐春甫当年也是三十多岁才名传天下,可马莳二十几岁就做到了,这如何不让人吃惊
张介宾还不知道此书只是马莳的注书的开端,他甚至能凭借两本注书成为一代宗师。若知晓这些,张介宾可能震惊得麻木了。
“唉,不服气不行啊,我的注书才完成一半,马莳竟然完成了一部。”吴崑叹息道。
原来他也在为《素问》作注,这十年来也完成了十几卷,可马莳就九卷便成一家之言,而他还有一小半未完成。本来他是有望在四十岁前完成这部注书,只是先前支援边地,加上又花了些时间去研究脉诊,耽搁了两年,即便如此,再有个六七年也能完成《素问注》。
《素问注》便是他给自己注书取的名字。
俞尧日却笑道:“山甫兄,你就知足吧,太医院谁不知道,你的《脉语》,玄台的《素问注》,一时瑜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