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从四夷馆到古今战事(2/4)
、女直馆(女真)、西番馆(西藏)、西天馆(印度)、回回馆、百夷馆(傣族)、高昌馆(维吾尔)、缅甸馆。后增八百馆。”
“至于你说的朝鲜、倭国,都在回回馆中。嗯,回回馆也包括琉球、暹罗等国。不过最近在议另设暹罗馆之事,我和几位好友,觉得这是个机会,正想考入新馆。”
“原来回回馆包罗这么多。”张介宾忍不住咂舌道。
李怀弥说道:“当然了,回回馆也是各馆中最重要的。但其他每个馆包罗的都很多,比如鞑靼馆,包括北方各国,高昌馆包括原西域三十六国等等。”
张介宾继续问道:“听说四夷馆也和国子监、太医院、钦天监一般,都是学校,可是实情”
翰林院、四夷馆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张介宾被他们笑的不好意思起来。
杨元祥笑道:“张小哥不会也以为天下学校就只有国子监和府县学吧”
“呃……先前是这样认为的,不过来了京城我大涨见识……”张介宾解释道。
“哦!长见识了,想必也就多了钦天监、太医院和京卫武学吧!”杨元祥打断道,一副早就知道的表情。
朱国祚这时插话道:“也不怪介宾,若非一同参加乡试,我也不会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部门设有学校。”
朱国祚此言一出,众皆默然。
李怀弥更是喟然长叹道:“自从国子监分馆以来,我四夷馆已经多少年未出过进士举人了。我辈无能,愧对先贤啊!”
众人顿时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因为不仅是四夷馆,就连翰林院习字生也几十年没出过举人。
顺天府乡试成分虽然包罗万千,可普通人中式已经越来越难了。儒生所占比例日渐增大,接着便是卫籍,特别是卫籍里的锦衣卫籍,更是中式大头。
在场众人中,也就太医院和钦天监还好一些。就连京卫武学,近几届都没什么人中式,好在还能考些武举人,也算是没完全没落。
这是一场实践输给理论的典型战例,在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的中晚明时期,非学校出身之人日渐稀少。
此时的举人进士民籍不过占有六成,再过几十年,到天启崇祯年间,民籍占比更是要上升到九成多,那时才真的是不给其他人出路。
张介宾察觉到自己的话,让众人想起不好的回忆,赶紧弥补道:“说起来我还是卫籍,先前在卫儒学学习,可据我所知,天底下卫学、卫儒学中,近几十年没有一个考上武举的,把我武人的面丢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