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胃气尚存,便有一线希望(3/4)
了几分。
明代之后阳明心学被弃之不用,但《景岳全书》却仍被奉为圭臬,并有“杂病师景岳”,“遇虚寒则用景岳”之说。
“那你继续吧,医者如何谨慎都不为过。嗯,还有,此人之病颇为棘手,可跳过去。”徐春甫见张介宾这番表现,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同意他继续诊治。
病者熊员外,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危绝。前医让他准备后事,熊员外怎肯放弃,在这临近打烊之时找上一体堂来了。
徐春甫先前也诊治了一番,颇感棘手,正想召集众医商量对策,恰好轮到张介宾,便想给他一点难堪。
在张介宾诊治时,已经有几位太医看过,都一脸凝重之色。
张介宾视其脉果真危绝,心下一凛,突然想到先前提及腹诊之事。虽然他并不会,却也死马当活马医,慢慢感受起来,发现熊员外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
苦苦思索起来,又想到张仲景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于是说道:“熊员外,我能号一下趺阳、太溪脉吗”
“大夫,你请便。”熊员外很是艰难,儿子替他说道,为了挽救一条命,胸腹都让他摸了,还在乎什么趺阳、太溪脉吗
于是张介宾便蹲了下去,在熊家人和一众医家的惊愕之色中,给熊员外脱靴。
熊家人是没想到原来所谓的趺阳、太溪在脚上,而其他医家则是一时没反应过来,他们都把脉诊定性为寸口脉。
好一会,才有人陆续想起《伤寒杂病论》确实提及三部诊法。
张介宾却没有管其他人怎么想,他直接诊起趺阳、太溪脉,良久方说道:“胃气尚存,还有一线之机。”
此言一出,一众太医纷纷色变。
徐春甫更是斥责道:“介宾莫胡说。”
他们当然知道若是寸口脉难凭,当诊趺阳、太溪二脉,以候胃气、肾气。更知道只要胃气尚存,就还有救治的机会。
但这只是理论,理论岂能救人于顷刻之间他们都是名医,或许能在理论指导下,摸索出一套治疗方法来,可这是要至少以十年为基数的。现在病人能撑十日就算好的,哪有时间来给他们摸索试错
现在给患者一线希望,就等于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失望。
张介宾一听顿时明白过来,他只是根据理论,知道患者还有一线希望,可天底下又有谁能抓着这一线希望呢
万邦宁摇头叹息道:“若我父亲在此,定能救上一救,可惜……”
众人闻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