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八章 稚奴 兕子的怨念(3/4)
孙皇后可以说是一代贤后,二人之间还有十分亲密的姻亲关系,而且在李治出生之后,李世民又早早地将其立为太子,长孙无忌没有可以生二心和争权的理由。再加上李世民的用人风格也一向都是“用人不疑”,所以,自始至终李世民都应该没有对长孙无忌升起过防范之心,这从他把长孙无忌列为“二十四功臣”的第一位这件事中,便可以看出端倪。
但是李世民老了,后面的李世民也是多疑了起来,再加上李治一直都的不遗余力说着长孙无忌的坏话,最终李世民还是对着自己的这位心腹,用了一明一暗的两条制约
一,明许可长孙无忌清除异己的部分行动(但是对房玄龄这样的老臣还是给予保护的),肯定长孙无忌的托孤大臣身份,并且让褚遂良从旁相助,负责调解无忌和新皇李治的关系,只是褚遂良没有这么干。
很多朋友说是太宗皇帝让褚遂良护着长孙无忌,其实仔细想想是不可能的,长孙无忌是位极人臣,门生故吏遍及朝廷上下,褚遂良是秦王府十八学士褚亮的儿子,换言之是长孙无忌的小字辈,哪有力量去保护长孙无忌,他抱长孙无忌大腿得到保护才对。
如果长孙无忌知进退,褚遂良调和得当,那么高宗李治可以和这位舅舅比较和谐地相处。
二,暗但是后来高宗年间,长孙无忌的权威却不断提升,严重影响了李治作为皇帝的权威。
这个时候李世民身前所伏下的暗线就启动了,那就是大将李绩,也就是隋唐里所说的徐茂公。长孙无忌权威日盛,但是偏偏有一块领域是他无法企及和掌控的,那就是军队,这也是李世民敢于给长孙无忌托孤的底气所在,而且李世民身前对李绩也有托孤(后来出土的李绩墓志里说起过此事),只是不像长孙无忌那样明着下诏书而已。
长孙无忌是文官,在军队没有什么权威,一旦李治祭出这张牌,而且李绩支持皇帝的话,那长孙无忌就无可奈何了。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废王立武的政治事件中,李绩对皇帝一句“此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的话算是表达了军方的态度,一举扭转乾坤,长孙无忌的权势从此日下。
长孙无忌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行为会给以后的长孙家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李治和李明达凑在一起之后,就会将自己五哥离开的事情,全部都归咎到长孙无忌的头上。
再看着长孙无忌那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模样,两人的心中都对长孙无忌没有一点的好感,他们没有时间送自己的五哥,连最后一眼都没有看到,你是不知道两个小家伙的怨念是有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