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六章 真实的李治(2/3)
意了,只不过因为武则天提前得知了消息,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
如果李治真的是软弱无能,那么为何还让上官仪写什么罢黜诏书?事实上,李治和武则天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状态。
李治身体状况不好,需要武则天帮其处理政务,而武则天之所以有今天,也是依靠着李治的皇权,一旦李治真的废掉了武则天的皇后,武则天就真的成了阶下囚。所以武则天也实在尽心尽力为李唐办事,这些李治都也看在眼中。
裴行俭是高宗时期的重臣,曾参与防御吐蕃之战,公元679年,参与西突厥平乱,而且是文武兼职,既是吏部尚书也是右卫大将军,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
裴行俭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武则天的政敌,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前,裴行俭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仍受到皇帝的重用。在高宗时期,如果武则天真的一手遮天,那么必定先除掉裴行俭,而裴行俭却一直相安无事。由此可见,虽说二圣临朝已成为现实,但天平还是偏向高宗一方。
既然李治已经决定让武则天帮助辅政,那么一些小瑕疵就只能视而不见。有些人说这就是李治的软弱,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就算李治再明白,他也无可奈何。
武则天是踩着王皇后、萧淑妃上位的,武则天被封为皇后之后,王皇后、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关在冷宫别院。一次,李治去看望王皇后,看到这座院落已经被全部封闭,只留了一个送饭的状况,状况是极为凄惨。
李治心生怜悯,将这座院落改为“回心院”,武则天闻听此事,马上展开行动,派人将王皇后、萧淑妃断去手脚,扔在酒缸中,死后还将其斩首。武则天的狠辣手段,李治自然是知道的,但李治对此没有丝毫表示。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次子李贤都十分有才干,有意思的是,这两儿子都对母亲不太感冒,甚至还经常反对武则天。这让武则天如鲠在喉,为了权力,武则天动了杀机,母以子贵,理论上讲,武则天应该为儿子感到骄傲,她应该放权。但谁让她是武则天,她不同于一般皇后,她要的是独掌大权,而不是退居幕后。
所以李弘的死八成是武则阴谋策划的,而李贤同样如此,对此呢,李治也只能痛哭流涕,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
为了李唐的江山社稷,李治牺牲了很多,他自知身体多病,也不信任所谓的权臣,于是他将就筹码压在了武则天这里。认为即使武则天夺了大权,但终归权力还会回到李家手中,这大致就是李治的想法。
李治不能称作软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