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二章 海洋文化 从我开始(2/4)
中亚、西亚,它的丝绸之路在陆上非常畅通,海上丝绸之路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视。
不过,李佑是来自于未来,他和李世民看得就不一样,李世民注重骑兵的发展,李佑却更加注重海洋的发展,因为李佑知道,海洋将是未来的财富中心。
中国曾经是海洋的霸主隋唐时期尤其唐朝时期很重要一个标志是,港口城市发展得比较快,而且数量在逐渐增加,规模也有所扩大,比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发展。
隋唐时期,尤其是南方的沿海各个港口城市基本上都相继发展成形,比如像广州、杭州、福州、宁波等地,以及后来的特别是元代时期成为主要的对外通商港口和海上丝路起点的泉州,在唐朝的末期都已经开始有了比较突出的发展或者成为我们走向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事实上,只有沿海的各港口城市发达了,出海的人多了,港口多了,来往贸易多了,海上丝绸之路才会走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发达。
那个时候欧洲的国家还在自己啃树叶,用蜂蜜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只是很可惜的是,很快我们的海洋文化文明就掉了。
我这样说,一定有人反驳,说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怎么会掉,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最好的实证。
那个时候,郑和宝船最大的长丈,宽丈,远航用的指南针、海图等导航工具也十分完备,《郑和航海图》从明代一直保留至今。
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你要弄清楚一点,郑和下西洋不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开始,而是中国海洋文明彻底的结束,有点像回光返照。
说起朝永乐时期的海军,那绝对是世界第一。就在欧洲战舰还在几百吨徘徊时,郑和的宝船已经超过了吨。
换句话说,欧洲国家还在开导弹艇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玩巡洋舰了。但是明朝的海洋强国地位仅仅是昙花一现,在多年以后,明朝便彻底退出了自己主宰的海洋。
到了年之后,当年造船的技术已经失传,即使是明朝本身也无法造出那么大的战船了。这一点从明朝后期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明军的战舰也就在一千多吨的样子。
所以我才说郑和下西洋是我们古代海洋文明的结束。
还有就是明朝进行远洋,他的目的不单纯,他不是去探索海洋,也不是去征服海洋,他和国家利益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公元年,燕王朱棣攻入了明朝的自己的都城南京,他的侄子建文皇帝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后来朱棣成为了永乐皇帝,但朱允炆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