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李佑的大唐 > 第七十五章 我们不会忘记英雄

第七十五章 我们不会忘记英雄(2/3)

目录
好书推荐: 狗腿子切开是黑的 众星之子 长生从宗门杂役开始 我都建国了,你说我没穿越 我全点了掉宝率 朕乃董卓,文优文和助我雄霸天下 锦鲤童养媳:捡了个糙汉忙种田 海贼之终末大将 登月之后 火枪洗明路

最厉害的应该还是大唐的义仓,当然了义仓制度不是大唐李世民首创,杨坚建立隋朝后,在全国各地就修建了数量众多的粮仓,著名的有太仓、含嘉仓、永丰仓、太原仓、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这些粮仓存储的粮食多者达千万石,少者也有百万石以上。

所谓的义仓是在开皇五年的时候,突然天下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饥荒问题开始大面积出现,百姓是食不果腹,因此初上任的度支尚书(即户部尚书)长孙平见于此,就向隋文帝建议每年全国粮食丰收时,向每户征收粟麦一石以下,而征收的具体数量以贫富为准,

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

之后征收的粟麦全部存入义仓中,借此来应对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灾荒年。

唐代建立后,唐廷继承隋朝的义仓制度,将义仓设于州县,并加强对义仓的管理。

贞观二年(628年),鉴于此前,唐廷每逢水旱灾害,都需依靠正仓(即常年直接受纳正租的官仓)拨粮赈灾,可正仓的存量毕竟有限,显然不足以满足大批灾民的需求,远远解决不了灾民生存的问题。

因此在这一年,尚书左丞戴胄上《请建义仓疏》,奏请唐太宗效仿隋代,设义仓,让百官、百姓缴纳粮食,以备饥荒。

后来唐代粮仓发展是十分完善,见于史书的粮仓就有常平仓、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义仓等多种类型。

其中义仓是救灾最多的,非常得实用。

“官兵来了官兵来了朝廷来救我们了!”

李佑听到了外面百姓惊喜的叫喊声,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跟着就听道“宝儿!”

“老师!”肖宝儿微微一个躬身。

“朝廷的救援已经到了我们该走了!”

“是老师那我去套马车!”肖宝儿微笑着点头。

李佑跟着叮嘱一声“悄悄地走,不要让百姓发现!”

“这是为什么?”肖宝儿有些不解。

李佑却微微一笑“因为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时候,所以还是悄悄的走才好!”

“知道了可是我们就不和怀英道个别?”肖宝儿还是想着自己新交到的同年好友。

“我已经给过他我的地址了,他后面也会去长安的,那个时候,我们再相聚好了是时候离开了,兕子,燕儿,还有你的娘亲都在等着我们回去。”

“哎!”肖宝儿响起自己的娘亲,姐姐,还有兕子也是连连点头。

就在大批官兵进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御兽王座 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大清要完 地窖里的朱元璋 女穿之大理皇朝 亮剑:战神 帝王策权倾天下 鉴宝?这比抢钱的速度还快? 徒儿你无敌了,快下山去吧 奔现当天,你提通缉犯上门赴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