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山中二十七日(三)(2/3)
用,并不在于此时。
而是在以后。
此时的点滴积累,以后的不可思议之功!
陈老先生在另一个风眼,做着同样的吐纳。
其实两位老人共用一个风眼,也是绝对可以的,但锻炼这种事,究其实,还是蛮个人的,所以许广陵干脆非常大方地,给两位老人各准备了一个风眼!
每天一个小时的吐纳。
他们的弟子说了,时间不能短,也不宜长。
吐纳之后,就是很随意的练习了,两位老人还是习惯再练上一趟那套新五指戏。
恰是一静一动。
晨练完,山下早餐,早餐毕,山上看茶树。
嫩芽初生,尚不可摘。
恋恋不舍地看了半晌后,两位老人联袂去其它的风眼处。
那个大湖泊现在是最好看的。
湖中莲,荷叶大如睡莲,不论是卧水的还是出水的,不论是长开了的还是半卷着的,都别有一番风味,和山脚的那处荷塘,大为不同。
然后游鱼如漩。
远看,如同湖中出现了一个漩涡,近看,才发现是一大群的游鱼,围着湖泊中央的荷花在转,或者,就是围着这个湖泊在转。
总体的漩涡不变,然后,不断地有游鱼退出,又不断地有新的游鱼加入。
就这一景,就让这个湖泊多了一种草长莺啼、鸢飞鱼跃的气象,两位老人每次观看,都能看好久。
这一天,看完湖泊,两位老人又去到了另一个风眼处。
这里,是一个湖泊。
而同处半山的那里,却只是一个小池。
这里植了一片的莲荷,而那里,只有一株。
就一株!
每次代谢完,底下有新的莲藕生成,拙言就让把老的挖了,就连那些新的,也只留下一枝,其余的全部取出。
所以这个小池中,一直都只有一株茎叶在生长。
池水才两米多深,而且清澈见底,所以这个取多余藕的工作,除了许广陵之外,其他人都能做,这个也是有过前例的。
许广陵入定的这些天,这个工作就是两位老人在做。
基本上,三天要挖取一次。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池中的藕实在是太好吃太好吃了。
以前以为山脚那荷塘里的藕就是天下绝品,不可能再有殊胜的了,现在才知,一山还有一山高,而且,那山只有一百米,这山直接奔着一万米去!
就连陈老先生这位以前不太喜欢吃藕的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