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为道日损(2/3)
一个制香师,住在一户养猪杀猪人家的附近,可以不?
不可以。
那是在找死。
对环境的忍受,能提高人的适应性,但那一般是不得己而为之,而且也讲究一个程度的问题。
就如同一个人想磨练自己耐寒的本领,冬天少穿点衣服,这没问题,但如果直接把自己搬进冰箱里,得,这里有冷冻肉卖了,有人想买么?
身在小楼,和身在这里,其它都不变,两位老人的习练和晋升效果,能有多大差异?
有没有十倍甚至更多不好说。
若只是两三倍,那是对大宗师的侮辱,许广陵可以直接把自己“大宗师”的牌子给摘掉了,丢人!
而且还是丢尽人、丢死人了的那种。
这是对两位老人来说,而对许广陵自己来说,《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勉强可以用在这里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对许广陵当下的进度而言,不是什么乱与不乱的问题,而是想要成就“识窍”,他首先就要面对“识”的问题。
那么,起步阶段,当然是宜简不宜繁,宜静不宜动。
所以接下来,主旨是山中静修,而静修的主旨,则是“为道日损”,而不是“为学日益”。
用一句诗来说,则是“删繁就简三秋树”。
但这个繁不是随意删的,是要把它提炼出来,并入到简,一简代万繁。所以实际上这个过程,也会是对于各种“繁”的深入认识过程,看起来,是会有点“为学日益”的。
但它的根本,是为了走向“为道日损”。
这其实和许广陵之前的登山过程,也是有那么一点相像的。
山脚,沟壑纵横,草木繁盛;山腰,木渐少而只余花草;再往上,花草亦不见,至山顶,则惟有积雪皑皑,一片空明。
但这积雪,又无时无刻地不点滴融化着,最终化为滋养山脚草木的源流。
所谓造化,不外如是。
而许广陵的大宗师之路,也便在这造化之中。
随着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向前行走,许广陵领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些东西不是学来的,而是身体又或身心直接告诉他的。
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猜想是,天地包藏万物,演化万物,而于生命而言,身心意识是一面镜子,镜子越“明”,能照见天地的程度,便越高。
然后种种知识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