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无漏,无垢(2/4)
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那句话,“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这“婴儿”,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它最准确的指向,应该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婴儿,一种与天地完美连接的状态,然后,综合佛道两家的说法,即是“无漏,无垢。”
这其实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无漏,不是说没有漏,生命体只要存在生命体征,有思考,有活动,就必然有漏,区别仅仅在于漏多漏少而已。
但就像一个连接了大海的小池塘一样,漏了多少,随时就可以补充多少。
只要大海不枯竭,它也就永不枯竭。
这就叫无漏。
它是一种动态的圆满,而不是一种静止的、死寂的封印,如同把一朵花在最美的时候封存在琥珀中一样。
失了生命的花不再是花,它充其量也只是一件物品,而与“鲜活”、“生命”等等形容,再无关系。
无漏,也可作如是解。
而无漏的结果,其实就是无垢。
垢从何来?
垢从漏来。
这话古人估计听不懂,但今天的这个时代,稍微接触过一点生物学知识的,都大体能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就算不完全明白,也是可以做到模模糊糊明白的。
细胞受损,就会被新的细胞取代,然后受损的那些通过身体代谢出去,就是“垢”。
所以无垢,也不是彻底意义上的无垢,还是那话,生命体只要思考、活动,就必然会产生垢,只是多或少,这其间的区别无异天壤。
感冒了,鼻塞,吐痰。
而且仿佛吐之不尽。
这是垢吗?
是。
这垢不是指脏,当然它也确实脏。但其本质,是呼吸道这一块,从口鼻开始,上到眼脑,下到心肺,其细胞大量受损,然后被身体代谢而出。
感冒是这样,其它的大小疾病,都是这样。
所以说,“病伤元气”,“一场大病死半截”,原因就在这里。
疾病是特例,就算没有疾病,人体的健康指数差别也是悬殊的,而其身体产生“垢”的程度,也是悬殊。
就比如一个小孩和一个成年人,同样是一个星期不洗澡,排除体量及其它方面的因素,成年人身上,是远比小孩要脏的。
体表是这样,体内也是一样。
所以也可以作一个简单的推论或者说延伸——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身上很容易脏,每次洗澡都能洗下很多灰来,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