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这就是华夏(3/4)
他的行迹,无济于世,也无补于世。
但最终,他留下了一部《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短短五千言,却凝聚着太多太多的智慧,一种接近于“根本”的不需替代也无法被替代的智慧。
关于个体,关于家国。
此之谓立言。
千秋不废。
图书管理员,济世者。
和众多的仁人志士一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其事其名,于国同休。
此之谓立功。
千秋不废。
苏轼,一个普通的士子。
其有言,不能并老子,其有功,不能并图书管理员,其有德,亦非大德。但依然以其赤子之心,忠厚之行,以其言行立身,而为一垂范,为后世而记,而念,而诵。
此之谓立德。
千秋不废。
……
立德也罢,立功也罢,立言也罢,他们用最适合于自身的方式,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自身所在的群体。
进而让自身,化为群体的史册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他们是标杆,但不是全部。
他们是建筑,但也是基石。
德有大德中德小德,功有大功中功小功,言有大言中言小言。
不论大中小,不分德功言,前代的,后代的,有名的,无名的,他们所有人共同一起,铸就了一个名词,“华夏”。
何谓华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其实,就是活着,并活出光彩。
小到自身,大到家国。
中国,是一个国家的称呼。
华夏,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以至于,一种信仰。
那是最初,由一个或几个人提出,然后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被无数人认同并激起了无数人向往的一种关于自身关于家国的理想,那是真正的无中生有的“桃花源”。
根于心,植于行,然后经由千千万万人的心和行,呈现于此大地之上。
“许君,设孔圣复生,游览今日之中国和日本,不知当视何者为夷,何者为夏?”
前日,伊藤静石诘问,许广陵沉默。
此际,再想着这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