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造化(2/3)
是老师和陈老先生两位老人吃了这个粉条之后的反应。
此时,回想着这之前发生过的一幕幕,许广陵目瞪口呆,有一种后知后觉的恍悟,同时,曾经的一个疑问,也得到了解答。
作为“千年第一神医”,为什么老师居然不知道这个粉条?
不知道也还罢了,但是品尝了之后,老人家对制作这种粉条的三样材料了然于心,却还不解。
“小许,那你这个粉条是用什么做的?”
“除了山芋、山药,以及人参之外,还有什么?”
……
“拙言,你说的这三样材料,为师是最清楚不过,它们的效用,在这院子里,在咱们三人这里,说句不怕人笑的话,普天之下,怕没有人能比为师认识得更清楚的了。”
“而这三样材料中,不论是红薯,还是野山药,又或是园参,都没有这个功用。”
……
为什么两位老人不理解?
为什么寻常的三样材料组合在一起,却能化“腐朽”为神奇?
为什么?
为什么?
原因现在很清楚了。
嗯,应该是清楚了。——这本就不是寻常的组合,而是出自于绝对极其高妙的搭配。
就像氢与氧,两种气体组合到一起,却形成了液体的水。
就像硫磺、硝石和木炭,这三样可以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组合到一起,却形成了火药。
就像寻常的谷物,经过一番酿制,却能成为让人陶陶然薰薰然的佳酿。
就像“裙拖六幅湘江水,鬓挽巫山一段云”这句话,没有一点新奇的用词,但却相当地描绘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就像……
其实,不论是自然的世界,还是人文的世界,都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了,甚至可以说是不胜枚举,遍地都是。就像老师昨天才提到的显微镜。
显微镜源于放大镜,放大镜源于玻璃,玻璃源于……沙子。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又有谁能想到,最为寻常不过的沙子,经过一番变化,最终,却能小窥微末、大观宇宙呢?而和沙子并列在一起的泥土,在华夏古人的手中,却还又变成了陶,变成了瓷。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
方文山的这首词,作为一个准词曲从业者,许广陵可以说是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