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万历新明 > 第四百零三十章 南巡(七)

第四百零三十章 南巡(七)(2/3)

目录
好书推荐: 筑木人 我在南韩做财阀 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南宋桂枝传之临安风华 糊咖女明星,葬爱女神经 我真不是十世善人 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 千秋谁与度 大佬她总想躺赢 这个云养系统大有问题

银只能缴到孔府,由孔府代缴,不得交给旧城。

一来二去,双方斗出真火,衍圣公孔尚贤再写奏章,把孔贞教告了。参他不孝、欺君等三项大罪。要按着罪名来看,孔贞教杀头都是轻的。

上文已经说过,朝廷有言在先,衍圣公和县令职权分开,衍圣公不得参奏旧城知县,因为这是山东按察司或山东巡按的职权范围。

孔尚贤仗着身份乱咬,要按以前朝廷敬着孔府的时候当然没问题,但遇到朱翊钧就出了问题。

奏章留中不说,朱翊钧在早朝的时候对孔尚贤进行了严厉的斥责。骂他辜负了嘉靖皇帝关爱他的圣恩,责令他只管好孔府、孔庙分内之事,其令再敢出孔府一寸,衍圣公就得换人。

孔尚贤从此消停了,孔贞教因皇帝撑腰,反倒嚣张起来,这些年孔府中人谨小慎微,唯恐被他捉了错处去。

在朱翊钧掌权大变法之前,明代的官僚体系是很有意思的,不能用后世的思维去理解。

若按后世人理解,巡抚管着知府、知府管着知县,一级对一级负责,中央朝廷如臂使指。

实际上不然,对于每个县辖区来说,除了

皇帝,县令最大——因为县令和巡抚的权力来源一样,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所谓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官职高低,这是明代官场处理政务时必须考虑的现实。否则,七品给事中也不能让阁老都忌惮。

知府对县政只有协调、指导的权力,并无实际管辖权。从官员只对权力来源负责的角度来说,县令不听知府的,知府并没有好办法。他顶多上奏参劾知县,皇帝听不听两说——与后世县长选退要经过市委完全不同。

聪明些的皇帝一般都支持官大的。当然也有例外,这就是强项令所在多有的本质原因。

变法之后实施了「火耗归公」,这才从财权角度加强了巡抚和知府的权力。加上上级官府可以在司法案件上折腾知县,政令下达的阻碍才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总之,在县令立得住的地方,衍圣公这样的公爵,也得伏县令管——这就是「破家县令」产生的体制原因。孔贞教得到了朝廷的支持,衍圣公就老实多了。

因此,皇帝巡幸曲阜的钧令就一式两份,孔贞教和衍圣公各得到了一份——就两人的分工做了明确。孔府之内,归衍圣公府管;孔府之外,归曲阜县管。

对曲阜城的孔贞教来说,这事儿有点压力但不大——曲阜旧城没什么看头,新城里除了孔府、孔庙,其他地方皇帝哪有闲情溜达?把路修一修,沿途再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被赶往封地就藩,陛下何故谋反? 侯门第一纨绔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乱世小军户 寒门天子:开局灾年,我带着全村造反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