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陶俑案(二)(2/3)
让,不管这次是谁在工部新农具这事做了手脚,都要拿到证据。
否则也不好轻易定罪。
但证据总是有的,只要物质进行过交换,就会留下蛛丝马迹,绝不可能干净如白纸,十几万两怎么都有痕迹。
文臣武将正襟危坐。
朱见深走在文臣武将的中间,看着所有京官和各府知府。
“觉得朝廷给的俸禄少,你们可以给朕上奏,但谁要是通过搜刮百姓,层层剥削朝廷新的农户之策,可不是夷其三族这般了。”
“朕还是那几句话,今年朕要的是各地丰收,你们近三年中,首要的便是以农事为主。”
朱见深道:“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凡是能做出提高农耕的工具,或者粮种,或者是防虫害的法子。
朕一件新式农具若是推广有用的话,赏十两,谁家田地有特别的稻穗和麦穗,交上来检验后,若真的是粒大高产的,朕赏二十两。
肥料也一样,这些人会由朝廷层层考核选拔,为你们安排一个官职。”
商辂站起来道:“陛下,那到时这类关于农事生产的官要安排在何处任职。”
朱见深顿了顿:“商学士这个问题朕可以解答,朕已经在让人在司农寺附近建了明农司,原本过几天和你们说一说的,今天就说吧。”
“明农司”
“明农司是什么,这是和六部各寺是一样的”
听着官员叽叽喳喳,朱见深便笑了笑说道。
“明农司与其他司官职相似,主要是寻找对农事有经验的人,经过朝廷培养。
专在司内研究粮种,肥料,农具,虫害和田土改善。
为各地百姓每年的农耕,秋收做出对应策,他们需要田间地头的去做记录和研究。
种植桑,棉,果树,养殖家禽,耕牛的培育,水涝,旱地……
所以十分辛苦,你们要做的是举荐各地有农学经验的人,会读书识字的最好。
若是真才实学之人,朕会给你们政绩添上一笔,升官!
但是谁要是给朕搞裙带关系,滥竽充数,朕会根据推荐此人的府县,找到你们论罪,到那时要的不是解释,而是你们的脑袋。”
看着官员鸦雀无声。
朱见深道:“明农司会在京城实践三年,三年后若是很有政绩,朕便给各府县依次设立分司。
由两京明农司直接与乡县的分司进行下令,不经过各位卿家,百姓遇到农事问题,便去自行请教司员。”
朱见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