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上屋抽梯(2/4)
够保证家族在乱世中屹立不倒了。
如果再展露出过人的兵事才能,反而有可能功高震主,以致遭人猜忌,继而为自己以及家族带来祸患。
不过很快,周琦当即了然。
贾诩父亲便是轻骑将军,乃本地领军将领,以贾诩之聪明才智,在家中隐居这么多年,不可能不去钻研兵事。
事实上,贾诩不仅跟随自己父亲,学习了很多领兵之法,他自己也熟读兵书,还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不仅如此,贾诩还为《吴起兵法》进行校注。
贾诩奇谋百变,算无遗策,精通苟道,或许也与之所学兵法有关,这才让贾诩与其他谋士大不相同。
兵法有云: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贾诩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所以才会尽量隐藏自己的锋芒。
贾诩无论是在李傕、郭汜麾下任职,还是效力于张绣,亦或是最终投效曹操,其实都非常恪尽职守,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将最佳的计策讲述出来。
不过相比起其余谋士,贾诩虽然也会恪尽职守献计,却不会固执己见,觉得自己是对的就极力劝说君主采纳计策。
他每每道出计策,君主若能采纳,事成之后贾诩自然有功;就算君主未能采纳,不听劝谏失败以后,也会对贾诩更加器重。
历史上。
张绣不听劝谏追击曹操如此。
曹操击溃袁绍以后不听劝谏,执意发动赤壁之战亦如此。
贾诩其实并非天性就这么苟,或许只是熟读兵书,知晓如何保全自身罢了。
他自己,未尝没有凌云之志。
如果说贾诩当初劝谏李傕、郭汜攻取长安是为了自保,帮助张绣抵挡曹操是为了有进身之阶,那么他在投靠曹操以后,未必没有施展胸中所学的想法。
可惜贾诩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已然成了气候,手下并不缺谋士。
贾诩跟随曹操时间久了,深知其为人。
他晓得自己并非曹操旧臣,终究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而且贾诩所谋之策又颇为深远,以曹操的性格很容易招致猜忌。
正是为此,贾诩才收敛自己的锋芒。
他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这才能够在曹操麾下得以善终。
如果贾诩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或许在曹操临终之前,也会为之陪葬吧。
贾诩好不容易熬死了曹操,曹丕为了报恩对其委以重任。
可惜那时贾诩已然年迈,昔日雄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