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长歌当哭(1/12)
一个灰发苍乱之人坐在河边,仰天嘘唏,鸣乐而歌,但闻其声哀怆,寥落四野,是歌是哭,一时难辨。只二句便有千声万声,音情相感,缠绵悽恻,一句一转,一转一哭,节短调悲,其音自古。
长利憨问:“他那个古意的吹奏乐器是什么呀竟能演奏得这样凄惨……”
“似是箜篌之类,”信孝闻着茄子说道,“那个人似乎唱的是一首古乐府歌辞。非常古老,诉说白首狂夫投河而死时其妻的悲惨呼号,表达了一位妇女对亲人的真挚感情。曲调悱恻凄怆,蕴藉深厚,直入人们心灵的深处。听来回环往复、沉痛莫名。”
我静聆那人唱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此即《箜篌引》。”蚊样家伙在后边叹道,“据说是朝鲜一位管理河流渡口的小吏霍里子高之妻丽玉所作。霍里子高早上起来划船,见一老翁披发提壶,横渡河流。老翁的妻子在后面劝阻,怎奈他不听,终于被河水淹死。他妻子就用箜篌弹奏此歌,曲终也投河而死。霍里子高把此事告诉了妻子丽玉,她为之感伤,乃用箜篌仿其声而作此曲。闻者无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声传授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包括晋代崔豹《古今注》等诸多中原古代文献记载了此事。”
恒兴红着眼圈说道:“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提及《琴操》曰:‘《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短短十六个字,却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乐曲流传于世以后,朝鲜歌謡《公无渡河》被选入成为汉乐府《相和歌辞》之一。《箜篌引》乃汉乐府里最短的歌辞,和汉乐府最长的《孔雀东南飞》同是写夫妇的殉情之作。全诗四句,一气呵成,每句一顿,每顿愈深,叙述出悲惨事件的完整过程,抒发诗人惋惜、悲痛、悔恨之情,真切而深刻。虽只有十六字,里面却是蕴含了丰沛的情感和激烈的内心冲突。诗歌以妇人的口吻,通过妇人对丈夫行为发展的反应,表达出妇人在面临丈夫遇难全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在这一刻的心理矛盾达到了极点,最终她选择了殉情,这也令目击者和传诵这个故事的人不胜感伤因而为之传唱不息。《公无渡河》一经流传,摹写、扩写之作纷起,南朝诗人张正见、唐代诗人李白、以及不少明代诗人都有相关作品传世。我从来喜爱殉情的故事,对此欲罢不能……”
我瞥他一眼,随着目光溜转,看到有乐伸头张望道:“不知他在那边究竟是吹,还是鼓箜篌而歌你们还记不记得先前在‘搏浪沙’,张良也拿一个古意的东西在那里吹。你说他在吹筑,但我觉得‘筑’不是用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