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粮食问题(1/3)
南宋也有金锭,外观与银锭类似的肥皂状,但大多不作为民间主要流通的货币,主要用以官方军费开支消耗或是皇帝高兴了赏赐使用。其大小也是分几种,少则几两,多则几十两。
这时,一名助理取来了样币,刘德秀示意直接呈给马速。
马速拿在手上,还没仔细端详,其精致的造型和纹理,尤其是摸着这个时代钱币从未有过的硬币边齿,就有一股久违的熟悉感。
前世谁手里没有几枚硬币,尤其是小孩的存钱罐,装的都是各种硬币,满满的童年回忆。
“这个齿状的造型是为了防滑吗”岳霆自小跟随马速,注意到马速的动作,不懂就问。
“呵呵,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更重要的功能是防伪。”
“这怎么能防伪呢”
“你想想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碎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而且,不要小看这个边齿,可是要用专门的滚边机、60吨冲床等多道工艺,才能制造出来。”
前世有传说,是牛顿发明了边齿这种硬币的元素。即在硬币的边缘刻上有规则的刻痕,如果有人试图剪下银币的一部分,必然会破坏硬币的边齿,这样老百姓可以很简单地通过看硬币的边齿是否完整,来判断这个硬币是否被人动过手脚。硬币边齿的最大的功能实际是防伪。
“哦,我明白了。即使文盲也能初步判断真伪和是否足量。对了,不识字的人怎么判断硬币的币值呢”
“我们设计时,按照总阁主的建议,每一种币值有不同的图案,如50两就是鼎、20两是长城、0两是斗拱、两是中国结。金银币均是如此,至于金银币区分,那就更直观了,看颜色就行。”刘德秀解释到。
“我们的币值中的一两是多少”
“等于42克,比市面上的一两略重一点点。”
……
众人纷纷议论时,马速也在认真查看这些样币的细节。
虽设计时他审核过方案,但实物制作出来,却是更为直观。总体看很是精致,采用了这个时代不太主流的透视手法和浅浮雕,让长城、鼎、斗拱等中国独有的符号栩栩如生,立体感十足。
说到透视手法,前世有许多人宣传为西方人的文化贡献。其实早在唐朝,就发明了透视画法,比西方早了700多年。如唐代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明仇英《园林清课图》。
当然,众人印象中的大多数中国画,基本上没有运用透视。
其实,这是中国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