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拨乱世,反诸正(4/5)
民,穷得连最基本的青铜武器都没法准备,因此不在正规士兵的范围内。这部分人也不属于步兵阶级,罗马人把他们叫作‘proletariu’。”
“这个词被用来描述‘无产者’,不过它的原意其实是‘子嗣’。因为在每隔五年,例行进行的财产统计时,这些人根本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只能把儿子作为仅有的财产,所以得到了这种名称。”
“同样,他们对于国家仅有的作用,就是繁衍后代,提供人口。战时,无产者阶级会提供一两个百人队,不过他们赤手空拳,没法上战场,只能承担后勤和杂役的工作。基本上,和作战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怎么突然开始说这种冷僻的军事史了?”郭破奴疑惑道。
郭康倒觉得,这也不算冷僻。比如proletariu这个专有名词,后来传入汉语,于是有了“普罗大众”这个词汇。虽然看起来像是某种土生土长的成语,但它其实是个罗马词……
“你看看后来的变化,就知道了。”郭康回答道:“随着时代发展,征兵的范围一直在扩大。国家政权的组织能力越来越强,也不需要个人自备武装了。马略、苏拉那个时代,还需要有钱人武装军团,而到了东罗马时期,国家自己组织军队的方式,就定型下来了。这样一来,社会阶层更低的人,也能接受训练,作为主力参战,实际上扩大了兵源的范围,也让国家的战争潜力提升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我们都知道,罗马的骑士阶层战斗力很差,军队主要就是依靠重步兵。所以,国家的军事主力,就是这些财产状况处于中等的人。而且,从罗马到塞里斯,全都能得到这种结论。”
“这样一来,很容易就能想到另一种思路:一个最富裕阶层的人,家产够养得起10个人重步兵;而他的战斗力,肯定不如这十个重步兵——甚至可能一个都不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他的家产分割,分给那些更贫穷的阶级,让他们也能成为军事骨干的一员呢?”
“对啊,这就很熟悉了。”郭破奴恍然大悟。
“从商鞅开始,塞里斯那边就在不断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军事实力了。”郭康说:“我们这边,情况甚至更极端。”
“亚历山大这种人,家里的财产如果分给穷人,能一次制造几百个合格的军团步兵——而且我敢肯定,这远远不是他那个团伙的全部财产。”他笃定地说:“我们消灭这些人,把不义之财分给受害者,不止是维持正义,也是增强罗马的根基。或者说,我们得到的战斗力的提升,就是天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