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罗马民族(2/3)
,就是这么一代代不停“堆叠”出来的。
论起文化的扩张速度,中原人其实不擅长,他们的这套方法进展很慢。但好处是,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蛮族文化相比,这种扩张非常稳定。
别说中原人,就连附属的其他次生文明都是如此。越南在击败占城之后,一代人的时间里,就把当地印度教和天方教的文化洗的干干净净,之后再也没有重新出现过——要知道,在世界范围内,这俩已经是很先进的文明了。
在近现代,塞里斯国家概念的构筑,则是华夏到汉人过程的复刻,等于再次进行一次升级和扩张。而从结果看,和历史相比,这次扩张异常顺利,受到的反扑和阻力虽然存在,但相比其他文明,基本可以算是忽略不计。显然,这就是最好的参考对象了。
虽然号称是参考了法国人的民族构建,但这种东方式的族群模型明显是另一种情况。按欧洲人的理论,是完全没法解释这种结构的。在郭康前世那个时代,因为历史底子实在太差,产生了一系列麻烦,但这些也都是技术上的问题,不是涉及文明核心的理念问题。
这个模型,可以粗略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红帐汗国的模型,一部分其实就是经过近代几次魔改之后的“雍正模型”。而红帐模型,郭康觉得还不如直接放弃。这东西的水平,只能说都不如大清,还是算了吧……
而雍正思路的最大问题,在这里也不难解决。
“华夷一家”、“天下”、“合法性”能不能都得到?其实也不是不行。
雍正理论里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又要合法性,又要禁止别人获得合法性。实际上,他只要放弃八旗的优越地位,就能直接实现“华夷一家”;只要不坚持世袭制,就能直接获得合法性。然而,这两点恰恰又是最不可能的。
在清朝中后期,八旗下层旗丁,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计问题。因为八旗饷银,也就是俗称的“铁杆庄稼”,是只发给当兵旗人的。八旗男丁如果没有爵位,也没有当上兵,那就直接领不到。
八旗人口不断增长,但旗兵名额是一直不变的。到乾隆时,京城八旗男丁大概有60万人,而兵额只有12万。至于有爵位的人,还不到旗人总数1%,剩下五分之四的人,就没有钱拿。
而且,清政府也不准他们种田、务工、经商,完全没有收入。没饭吃怎么办?自己想办法,反正朝廷不管,饿死了那是你自己事。
这还是待遇最好的京营,其他地方的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下,补兵缺成了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