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九十七章 编写新教材(4/4)
知道他有要紧的事情,不动声色重新打开办公室门,邀请他进去坐下:“老李,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李星北是公司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不仅是工程院院士。还是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方面的绝对权威。这些年因为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的厉害,才逐渐从项目上退了下来,转而给专业内的年轻研究员,做技术指导工作。“那个,也不是非常要紧的事。”“陈总,就是你之前提到过,让我们学术委员会,抽出人员编写专业教材的事,我们都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李星北有些迟疑的说道。陈伟东微笑着赞许道:“这不是很好吗,科学研究不是一代人的事,教材是传承知识、培养新一代科学家的重要工具,我还以为你们整天埋头研究,要花好几年才能编写完成呢,没想到你们对教育事业也很上心嘛!”现在社会进步飞快,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里面的很多教材内容,几十年不变,已经严重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许多工科专业类的技术,几年时间就会更新迭代,大学里面学的东西,和企业实际运用到的技术,起码落后好几代。就拿机械类的金属加工工艺实习,这门实践基础课来说。二十年前实习是让学生造羊角锤。现在,哪怕有了更先进的数控机床,实习还是造羊角锤。学生学了也是白费。即便有一些学生,自主能力比较强,有心想要学习更先进的技术,也只能费好大的劲,去查找国外的教材。这无疑是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陈伟东才会要求学术委员会,组织六大实验室、以及所有技术部门,针对各自所在的行业,重新编写出新的教材。确保内容与时俱进,涵盖最新的科技进展和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在这种大学不断扩招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所谓的高等教育,只会变成一个延缓社会就业压力的工具、产业,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历也将大幅度贬值。长期以往,国家以及企业,都将很难再找到合格的人才,最终面临一个双输的局面。李星北看老板鼓励的看着他,壮起胆子,低声说道:“陈总,但是教育部那边,好像对我们编写的教材,不太认可.“说许多内容跨度太大,和现有的教材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