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发去岛国(2/3)
究道路。
钱,他多的是,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他眉头一皱,对坐在对角处的李云说道:“老李,等到了岛国,帮忙联系下大使馆,让他们给我们找个翻译啊。”
“记得一定要找日语说的最流利,最标准的那种,最好还要懂一些专业术语,那些仪器我们要买就买最好的,千万别给他们拿破烂玩意湖弄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机电研究员,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嘿嘿笑道:
“陈总,不需要找翻译,我们都精通日语,包括英、德、法、意、西、这几种语言,都会一些。”
“机械工程组的老谢,比我少一些,只会日语,因为他当初就是准备到日本混饭吃,专门学的!”
“真的吗”
陈伟东睁大了眼睛,好家伙还有这种事!
他对华南市精密工程研究所不太了解,没想到那边的科研人员水平素质这么高,连外语都会好几种。
不过有一件事,他还是知道的,并且深感痛心。
大约在年代初,华夏积贫积弱,没钱没技术,国外大量的工业化和核心技术,是我们羡慕和盼望拥有的。
但是你想短时间赶超欧美,那是不可能的,科研需要一步步来,有许多项目都是靠着微薄的经费在支撑,慢慢推进。
但是这些项目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面对无底洞般的投入,就有人提出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口号。
意思就是自己搞研发投入太大了,不如直接买国外的,省钱省事。
这直接导致,无数科研项目被取消,华夏也在年代放弃了电子工业,导致年的技术积累,全部付之东流。
年国内已经研制出了光刻精度微米的光刻机,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那是芯片领域和国际差距最小的时候。
当时的光刻机巨头sml还没诞生,要等到年后才会成立。
国产光刻机的研发便也被这样“抛弃”,后来反而养肥了intel,sml这些国际芯片巨头。
此后的年里,国内在半导体领域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就算使出吃奶的劲头也追不上,以至于后来每当谈起芯片,都要叹息不已。
因为科研转向,大量的课题被取消、搁置,造就了无数科研人员失业。
他们看见自己搞了一辈子的项目就这么没了,很多人不甘心,都开始寻求其它的出路。
那就是出国。
看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