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2/3)
盘磨”,自此可以将小麦粒磨成粉末。
但是面食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而吃多了未脱壳的麦粒饭,是有胃胀而死的风险的。
因此在有的人眼中麦粒是有毒的,是不能多吃的。
而且小麦就像五谷之中的小娘子,是最为难伺候的角色。
不仅需要大量灌溉,还需要人工除虫除草,因为它的生命力不如杂草远甚。
相反,稻米则相对容易照顾些。
不过,刘禅却是非常明白面食的重要性。
这玩意热量高、易储存、易运输,若是充作军粮,相较于粟和米效率要高多的多。
而最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粮食产出。
“廖主簿,吾问你,就以南郡为例,若是一直种稻米或粟米,是否是两年三熟?”
闻言,廖立略一沉思,随后便确信的点头道:
“正是如此,南方较北方更热,我们只需做到不违农时,不驱使农民远离田地,积年之后一定能让仓库满溢,谷不可胜食。”
对方还是顺应自然丰衣足食的保守思想,这没错,但有些落后。
刘禅笑道:“廖主簿再想一下,冬小麦种下之后,等到夏四月的时候便能收获。只要趁着晴朗的十余天里完成收获与抢种,秋九月便可再进行一次秋收。如此反复,岂不是能做到一年两收?”
闻言,廖化眉头紧锁,陷入思量之中。
自战国时期北方就有地区种植冬小麦,夏四月确实可以收获,南方热量更足自然没问题。
小麦收后种水稻,水稻收后,接着种小麦,确实可以实现一年两收。
至于食用麦饭太多会产生胃胀气之类的问题,也好办,磨成面粉就是了。
虽然石磨都出现于北方,但战乱多年南下避祸的北方人很多,所以南方也很容易找到会制作石磨的匠人。
因此,刘禅让诸葛乔和糜旸在自己控制的两个屯田基地大范围进行冬小麦种植,并招募工匠打造石磨,起码做到一村一石磨的规模。
但是,这时候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也是廖立最为担心的问题。
“世子这未免有些太想当然,如此种植一开始还好,但是没有留出休养土地肥力的时间,恐怕会出现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的情况。”
“几年之后,恐怕肥沃的土地大量减少,贫瘠的土地大量增加。竭泽而渔非智者所为,世子殿下,当思之慎之啊。”
见廖化面色严肃的样子,刘禅忍不住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