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又是纸上谈兵,而且还不是一个人!(2/3)
圈子外面踢了!
【宋朝军事实力的变动不仅与朝廷自上而下的排挤武将有关,与太祖时期的“募兵制”也有很大联系。】
【最初的募兵制是让闲暇时的农民来自愿从军,朝廷会给军队发军饷。】
【赵匡胤当时之所以这样安排,既可以保证宋军的战斗力、集中力不会因为人数多而出现下滑,此外,军饷由朝廷把控,也让赵匡胤很安心,能把军权把握住。】
【可后世也在变换,这宗祖之法的“募兵制”想要废除甚至只是稍微改动一下,就会出来一大堆人阻挠。】
【最主要还是利益牵扯太大,宋朝中期开始,军人就成为了一种职业,很多人都是终身制,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哪怕白发苍苍、无力下地的老人都可以继续从朝廷那里领到军饷。】
【这样短期看问题还不是很明显,可到了宋朝后期,大宋国内每年给军队的支出占比是最高的。】
【此外,各地方也趁此偷偷敛财,他们将许多流民、罪犯统统收入军队,来从朝廷获得财政支持。】
【北宋到了中期,用于养兵的费用已经占据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大半!】
【这还没完,宋军的人数更是急剧膨胀,从开国的二十万到第四代帝王就高达一百四十万有余。】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有些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惆怅感,自己一辈子摸爬滚打在战场上,好不容易建立了大宋。
却没想到后世的大宋皇帝们居然一个比一个怕兵变,自己建立大宋的初衷——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彻底的成了妄想!
——
明朝,永乐十六年。
年幼的朱瞻基也是大吃一惊:“爷爷,一百四十万人哎,都要发军饷,这大宋有那么多的钱吗”
朱棣也是不明所以:“也许是他们发的少吧,又或者是有什么手段。”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和贞观的群臣虽然没什么表现,可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意外,如今的唐初兵力也就七十余万,大多还有地方供养,大宋足足一百四十万的军人,其中有多少负担可想而知!
那些本该去耕地的男子有多少都荒废了田地,只靠朝廷的军饷过活!
可这样一来宋朝居然还能坚持那么久没有动乱,他们也不是完全的废物啊,倒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那么,在以文御武、重文轻武的思潮下,宋朝的军队发展的如何】
【据史书记载,宋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