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唯有先使民富,方才能国强!(2/3)
搞得人怨沸腾。
本以为此次过后将彻底平乱,没想到赵光义后面居然还有起义,而神迹的意思显然很清楚,这是多年的矛盾,也就是说他也有很大的责任。
赵德昭对于后蜀叛乱也有一定了解:“父皇,并非您对后蜀有所偏见,只是当时王全斌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治理后蜀地的人也阴奉阳违,盘剥百姓。”
——
宋朝,淳化四年。
赵匡光义当即出了一身冷汗,淳化四年不就是今年吗
蜀地要起义了!
还是大规模起义!
神迹可没说他是什么后果!
他回过神来,立刻嘱咐官员们:“天下苦我后蜀之民久矣!尽快去后蜀等地,将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之人,皆诛九族!为蜀地百姓伸冤沈!”
群臣皆曰“臣等领旨。”
但同时也有一些大臣们脸色难看,后蜀等地的情况不可能所有人都不知道,而皇帝之所以现在才有所了解,必然也有他们的一部分影子。
【蜀地的矛盾其实不仅仅在宋朝,自古便有之,后蜀之地的世家、官僚、地主数量极多。
而且还在不断的兼并土地,剥削当地百姓。】
直至宋朝建立,也没能对这一局面有所改善。
而赵匡胤平灭后蜀之后所派来的人,也仅仅是维持原状。
这导致蜀地的百姓们不断地被剥削,反叛的情绪不断积压。
宋朝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减轻人身依附关系,别的地方的地主的佃户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最后得到自己的地,离开地主。
可川蜀地区却不会有丝毫可能,佃户离不开地主,更是不可能攒下足够的钱来买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地。
——
宋朝,开宝元年。
看到此处,赵匡胤已然心神领会。
当初要想快速平定叛乱,自然是要安抚人心,可当时局势紧张,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这些,自然只能靠这些盘踞在当地的大族。
自然也没有过分的清理它们,可如今看来这些豪族一日不清理,后蜀之地的百姓便一日没有安宁。
只是他也开始发愁了,蜀地的豪强、宗族联合起来,怕我会对大宋造成影响。
这也就罢了,就怕其他地方的地主、家族也都动了心思,那宋朝可就又要开始动荡不安了!
——
唐朝,贞观三年。
对于宋国的农民起义,他们并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宋朝开国不久,可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