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他这是哪来的胆子?(2/3)
者投靠一个地主,转为旁户。】
【在这群官员和当地豪强的联合压迫之下,当地百姓已是被逼的走投无路。】
宋朝,淳化四年。
此时的赵光义也算是察觉到了问题的根源,但他毕竟是个皇帝,还是要点脸面的。
于是他看向了自己器重的几个大臣:“朕以为博买务一事还需严格审查,相关规定也许再细细斟酌,把小的政策也都落实到位,监察机构更是要确保无误!实在不行,可以将其暂缓,众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们纷纷跪拜:“陛下圣明。”
赵光义其实本人也不傻,他之所以设立博买务,最开始的目的也不是剥削百姓,他也想收服人心,只是被下面的官员们硬生生用来中饱私囊。
这让他很是郁闷:武将们骄纵蛮横、不听从指挥,那自己就开始重文抑武,可如今文官们也仗着得宠,开始中饱私囊,而且不顾百姓的死活!
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啊!
这不由得让他有了些动用武将的念头:
这次必然至少要派一支军队过去监督,若还有中饱私囊、投机取巧者直接斩!
既能收拢一部分民心,还能震慑一部分官员,双赢!——
汉朝,初年。
刘邦也是大为震惊,算是开了眼界:
他这是哪来的胆子
这是要把蜀地的百姓们逼得造反啊!
本来农民起义也不过是小规模,很快就可以平定,可伱倒好,一个博买务可是涉及到所有的农民百姓,小商小贩,这千家万户的人口都被影响的活不下去了,不造反才怪!
除了极少数的贵族世家,几乎所有人都是被剥削者!
此时的蜀地必然是一片战火,即便宋朝后来将其镇压下去,恐怕短时间内蜀地也难得安宁。
——
汉朝,高皇后年间。
吕雉看着神迹中的状况直摇头,她看到的可不止博买务的压迫,虽然它确实是引发数的战乱的导火索,者这个政策的初心是好的,只是被一些人利用,才成为了引爆火药的导火索。
那些人就是之前占据了蜀地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堵住豪强!
按照神迹所说,那些剩下的占据蜀地百分之九十乃至更多的旁户,即便没有遇到博买务,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因为其他政策又或是天灾**,而被逼走上造反的道路。
然而接下来的神迹却让他小小震惊了一下。
【博买务和旁户加起来,便足以让蜀地动荡不安,可让它的纷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