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可惜神迹没有透露未来自家儿媳会是哪(2/3)
是人心隔肚皮,倒不是他没有唐太宗的胸襟,只是没有唐太那般把控人心的能力,更没有唐太宗那般的军事才华兜底!
同时,从他当年杯酒释兵权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唐太宗那能够做到和臣子们相合的本事。
再加上自己的底气确实也没有那么足,终究是有心而无力!
赵光美叹息道:“盛唐时期,可是有着任节度使八十五人,中书二十三人的辉煌纪录!”
要知道盛唐可没有什么虚假官职!
一个个都是实打实的顶层文武官员,即便如此,数量都如此之多,更别提中下层官员了!
甚至那些没有记录当时的私兵!
如此强大的时代,私兵怎可能少!
当真是盛世大唐啊!
【其实,在李世民身前的最后一次亲征,之所以能够被世人铭记,特殊性也不是这场战争本身,而是李世民。】
【国力极其强悍,有才干的将领更是层出不穷,除非天现异响,否则唐军没有失败的可能。】
【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就一直心怀不轨,曾多次挑拨中原的斗争,希望通过多次对中原的不同势力进行拉拢、分化、打压,来让中原始终呈现分裂的姿态,无法完成持续的统一。】
【而中原的不统一,就意味着实力难以凝聚,而无法团结大队中原自然无法对高句丽造成威胁,以此便可维持着自己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隋朝完成统一后,高句丽就立即向向南方的陈朝称臣,并且想联络北方的突厥对隋朝进行打压。】
【高距离所做的这些无非就是为为了将自己的地盘稳稳地抓在自己手中,保持绝对的独立性。】
【然而他却忘了,它的地理位置是多么的特殊,它的位置已然注定了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会放任这种重要的地方,不将其掌握在自己手里。】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虽然面露疲惫之色,然目光依旧炯炯有神。
“诸位且看,神迹也说肯定了我的想法!所以就是我说的,高句丽是必然要打的!”虽然神迹肯定了自家皇帝的想法,但顶着李世民的目光,依旧有人开口。
“微臣以为,神迹虽已证明高句丽有大用,然此番征讨仍需从长计议,不可劳民伤财。”开口的自然有又是魏征。
李世民叹了口气,这种事情他自然是清楚,只是想把时间提前一点,神迹的出现让他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越发的不够用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