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这是不是不幸中的万幸?(2/3)
。】
——
唐朝,贞观三年。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神迹的每个字渐渐放了下来,但轻松一瞬间后,又是无比的惆怅。
一场叛乱居然持续了七年之久!
这七年可不止是是他们这些势力互相斗争,一直都在受苦的是天下的百姓!
长久追随李世民的他们自然也是有着亲民理念,乱世之中,自然为百姓们痛心不已。
再看看大唐的未来,这李淳和李隆基当真是父子一脉相承。
甚至,这种风格还传给了自己的重要下属安禄山,乃至他的属下。
整个唐朝居然都是这样的情景,如此的相似,却也足以证明那个时代,人人都不想居于人下。
——
汉朝,元狩四年。
整理了一下这场叛乱的始末,刘彻摇了摇头。
虽然结束了,但是持续时间太久了。
对整个国家的国力、人口都是极大的损耗,经济更是不提,恐怕已然全面崩塌。
中央没有兵力,百姓没有粮食,甚至连种地都难以为继。
再加上之前神迹所说,恐怕各地的节度使也是看到中央如此落魄,才有了诸多想法,这个头开了,往后还有愿意继续完全顺从
这些都是问题。
唐朝必定难回到往日的辉煌。
——
秦朝。
嬴政显然也预料到了节度使的问题。
唐朝的地方有着如此大的权力,自然增大了他们分裂的可能。
他从来不会给地方过大的力量,从根源上就将一切不好的可能消除。
李斯也在旁边感叹道:“唐朝皇室怕也是体验一把周天子的感觉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无法遏制的走向下坡路,彻底由盛转衰,开始步入了晚期。
【中央和地方不复之前从上到下的局面,开始维持着一种较为平衡的新状态。
【虽然节度使的任命权仍旧在中央手中,但藩镇本身的军权、财政、民生等行政规矩依旧在节度使手中牢牢把控,中央难以插手。】
【但唐朝虽然内部开始陷入了极为分裂的局势,但晚唐时期的唐朝整体实力却并没有下降多少。】
【一方面是因为唐朝中央为了维护自身势力,不断培养中央军,而地方由于自制的制度,自己的野心和真正的收获的利益归于自身的原因,对于军事力量的发展也十分热情,当然,更重要的,怕是不希望自己被卸任时毫无反抗之力,不希望自己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