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蛛网式算法(3/6)
工智能架构,重新建立。
人工智能的优劣最大的体现便在于基础框架和底层的逻辑运算,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怎么优化补充也没办法获得颠覆式的提升,这对吴奇来说没有什么意思。
要做就做个足够优秀的,咱又不是没有那个能力不是?
拥有了小莫,吴奇在研发工作上,如有神助。
两相配合之下,吴奇和小莫花了一个多小时,便提出了十几种基础框架和底层算法的设想预案。
经过小莫搭建模型演算之后,两人在众多预案中达成一致选择。
这是一种被吴奇称之为“蛛网式算法”的计算机框架语言,类似人类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与互换模式。
这种算法有一个好处:密集的蛛网共同联结拼凑出整体的信息处理交流网络,每一个独立的蛛网都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又统归中心枢纽的统筹分配,即使一部分分支系统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整体,而如果中枢系统瘫痪,所有的分支蛛网也能通过互相配合暂时性取代中枢的工作,且网络中的信息处理与同步几乎可以达到即时交流的地步
独立蛛网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还有一点是也很重要的,对这个项目还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有巨大的帮助,独立蛛网可以高效运行病情初期的甄别判断机制。
一人一人工智能花了一夜的时间将这套人工智能的框架搭建了出来,有了小莫的帮助,编程的速度快了倍。
且所有的代码都是小莫来完成的,吴奇只是在一些构想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一次的编程吴奇没有加入压缩技术,也没有必要覆盖保密程序,所以整个文件的初始内存非常大。
吴奇做完的时候已经凌晨,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电话联系了方显吉院士。
“小奇啊,这么早就找我,有什么事情?你想好了?”
方显吉在电话那头的声音还有些沙哑,明显是被吴奇吵醒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