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做题(2/3)
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这样的送分送得太明显了。”
“其实改为:一是因为东西方诗歌体系传承差异颇大,二是因为对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工作做得不深。这样更具迷惑性。”
“你这个是正确答案还是错误答案?”李老皱眉想了一下,觉得模棱两可,然后好像隐约看见了周至头上长出了黑色的犄角……
“当然还是错误答案。”周至贼笑道:“因为比较研究工作,只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发现问题,然而并不能解决问题。”
“新诗‘食洋不化’的病症,还是得从李老你给的这两份资料中去寻找解决方案,从思想和系统,两个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我并不看好这个解决思路,但是我起码知道这道题怎么选,而且感觉太送分了,可不可以再给挖挖坑。”
“要不你给我出一套,你来考我得了?”李老手底下哗哗地圈改着试卷,一边跟周至逗闷子:“不要骄傲啊,你看还是有错吧?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你选了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这道题明明应该选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才对嘛。”
“如果真是高考我就选c了。”周至依旧笑得贼腻兮兮:“不过d选项,才是我内心真正认为正确的答案。”
“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李老给周至的说法弄笑了,拿红笔在周至的答案旁边打了个叉,然后写下四个字——其志可嘉。
现代文阅读第二题取材于历史《伍子胥》,这是写于194年的,材料取自第六节《江上》。
这也是出题老师没有办法的事情,要给阅读题增加难度,一般就得往前找,最好就是找这种带历史典故的题材,然后遮一半掩一半,拿不知道典故的学生逗闷子开心。
但是这一套别说对付周至,就是对付扎扎实实通过完国史的江舒意都没辙。
古文部分就更是大送分了,如今《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都不大敢作为出题的材料,更早的先秦文献不可能拿来考高中生,于是老师们开始寻找别的出题材料。
毫无疑问,被历史学家批评为“失于琐细”的《宋史》,以及中华文华巅峰,华瞻丰美的宋代文人笔记,就沦为了老师们选题的“宝库”。
这就又直端端地撞到了对宋代文献稳拿手的周至和江舒意的枪口上。
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