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望丛祠(3/4)
“郫县县志里有记载,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县二王庙处。”
“而《岷阳二帝前后志》记载‘丛帝殁后,咸葬于郫,旧有庙,古邑南去郭一里’。”
“直到南朝齐明帝时,刺史刘季连才将崇德祠从灌口移建于郫县丛帝祠旁,后与丛帝庙合并,成为合祀二帝的‘望丛祠’。”
“后来这里的人流行一句话‘端午祭屈原,岷阳朝杜主’。”
“所以天下祠堂,如蜀都汉昭烈祠,也就是俗称的武侯祠,都是一个正门,而望丛祠是二帝合祀,所以开有南北两道正门。”
“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以一祠祭二主的最大的帝王陵冢。”
二帝陵前分别竖“古望帝之陵”、“古丛帝之陵”石碑。碑高丈余,下款刻“熊克武立,但懋辛书”。
“这两个墓是虚冢,其实是北宋仁宗的时候造的。”周至说道“这两块碑以前被毁过,现在的这两个,是复制品。”
接下来周至一路走在前头,一路就着景物建筑,给这两个人讲解那两个人的故事。
这里的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祠庙,虽然原祠是按会稽山禹陵的规划而建,但因为是一祠祭二主,所以祠分两园。
南为子规园,北为涟漪园。
子规就是杜鹃,杜鹃就是杜宇的化身;
涟漪与水有关,相传鳖灵是荆人,化尸逆流而上,从长江游到郫都。
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
每个楼都有其典故来历,稻荪,就是稻子割去之后再生的稻谷,说明当时蜀中水稻,已经可以一年收获两次。
“听鹃”,池薛荔抢答,自然就是“杜鹃啼血猿哀鸣”那个“听鹃”了。
看着望丛祠内,南北贯通着大片水域——鳖灵池,周至说道“其实我觉得杜鹃啼血这个典故,有待商榷。”
“什么意思?”
“这个杨和应该清楚,杜鹃又叫布谷,到了春天应当耕作的时候……”
“它就会喊‘儿紧睡起’,‘儿紧睡起’!叫人赶紧起床呢!”杨和说道。
“所以‘望帝春心托杜鹃’,即便不是诗人的本意,但仅就字面意思,是不是可以另有一解?”
“这就是望帝开辟出了农耕文明,希望大家不要在春天应当播种的时候懒惰,死后也要化作杜鹃鸟,继续着自己的使命。”
“这个历史转折点非常重要,蜀川平原,从此一步步变成千里沃野,天府之国。”
“到了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