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开怼(一万字更新!)(2/13)
己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
陆严河心想,也许有一天他能把这部电影在这个世界给拍出来。
还有另外一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这是陆严河比较有印象的电影。
那两部电影中有关于“青春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日常”的感觉吗?
好像并没有。
陆严河反而觉得一位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写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挺有这个感觉的,但那讲的又不是青春。
当时读这本,是因为同桌喜欢,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偷偷压在作业下面读,读完怅然若失地叹了好几口气。他有些好奇,所以借来读了。不长,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很轻盈,不复杂,令当时被学习压力压得有些喘不过气的他难得地感到了轻松和愉悦。
而对于艺术和所谓的意义,陆严河并不热衷,当然,他很尊重。他记得自己读到过的一句话,叫“人是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生物”。随着认识的人越多,他越认同这句话。
“刘制片,你为什么会想要拍艺术电影,而不是那些更能赚钱的电影,仅仅是因为那些电影更能赚钱吗?”陆严河知道有些冒犯地问道,“我知道有很多艺术家其实都很怕跟利益、世俗这些词扯上关系。”
刘毕戈摇头,“那当然不是,只是我现在的资历都没有办法支撑我去做一个资金很大的项目,电影公司也不会信任我这样还没有独立做过导演的年轻人的,当然,除此之外,你学了这么多年的电影,也看过这么多的电影,你总是希望让自己做的东西尽可能地多一些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支出和收入的比例关系。”
刘毕戈有着创作者的热烈和纯真。陆严河跟他这几次见面,刘毕戈给他留下了这种强烈印象。
“就像你,为什么做《城市游记》这样的纪录片,又为什么要做《跳起来》这样一本杂志。”刘毕戈说,“龙岩影业里好几个人提起你,都说你很另类,跟其他的艺人很不一样。”
“我只是没有按照一般经纪公司给年轻艺人的包装路线在走而已。”
“一般经纪公司给年轻艺人的包装路线是什么?”刘毕戈问。
陆严河想了想,说“努力,勤奋,有才华,坚持,或者是一些标签式的人设。”
“就这样吗?”
“听起来好像跟你身上的学霸、文青、理想主义这样的标签没有什么差别,可能在社会的评价层面,你身上的标签更加高级?”
“我并没有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