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尘埃落定(九千字更新!)(12/49)
所以,你准备把它改编成电视剧吗?”
“如果你来操刀的话。”陈梓妍坦诚地说,“我们灵河影视目前并没有影视剧的制作人才,目前的人都是围绕着版权运营这一块在做,你来了,就是我们公司第一个负责内容制作的人。”
陈梓妍的言下之意也很明显了。
意思是,只要胡思维愿意过来,那他就是灵河影视第一个负责内容制作的那个人。
这个意思不用多说,只用提一下,胡思维就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胡思维:“梓妍,灵河确实是一家很有潜力的公司,但是,它其实刚起步。你知道的,我的工作经验全是在京台积累的,我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做出来的,并没有多少在这种刚起步的公司做项目的经验。”
胡思维的话已经说得比较委婉了。
他的意思是,灵河公司现在刚起步,各方面都太不成熟了。
这也确实是这样。胡思维在京台能够调动的资源,跟他来灵河影视能够调动的资源,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电视台再怎么衰落,京台也是一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庞然大物。他在京台做一个项目,方方面面都有成熟的配套机制,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他都知道该找谁来解决。在灵河可不是这样。
尤其是风险性如此之高的一个影视市场,但凡一个项目出点问题,几千万、上亿卡在这个项目里了,可能这家公司就直接瘫痪,转不动了。
一两个亿,看着一笔并不小的数目,但是对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来说,可能一个项目就直接让它打水漂——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小型影视公司最后都免不了被大公司、大平台注资的命运。
几乎没有人不会遇到难关,不会遇到需要别人注资才能继续存活下去的时候。
陈梓妍对胡思维说:“这是当然,不过,事情要从两面来看,思维,也只有在我们这里,你可以获得最大的自由度,你在京台待了这么久了,你有真正自己做过主,完全按照你的想法来做一个项目吗?”
胡思维沉默了。
陈梓妍是懂怎么蛇打七寸的。
她做事从来不乱做,说话也从来不瞎说,尤其是到必要的时候,几乎是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意图。
陈梓妍说:“如果这是严河刚开始写剧本的第一年、第二年,我不会来找你说这些话,因为找你也没有用,没有那个底气和资本去劝你过来。但这四年,你也看到了,严河的剧本、项目是一个什么样的行情,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