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婚之日(2/3)
。
婚礼之所以称之为婚礼,取至黄昏之礼的意思。婚合以夜,思相亲也。
抵达铜官村的时候,正是预定的黄昏时分。
这最后的礼节也不复杂。
新娘走下婚车,脚不沾地,需踩着预备的毛毯毡席入户。路长席短,会有人将后面踩过的毡席挪转到前面,故称“转席”,直至青庐方止。
所谓青庐最早是青色的帐篷,又叫百子帐,北朝留下来的传统,也是举办婚礼的地方,后来改良成了青布幔装饰的屋子,即是婚房。
青庐就在院子左侧,新娘下婚车之后,没走几步路就到了。
陈青兕接过了早已准备好的弓箭,对着天地以及远处各射了一箭,向天祈福。
唐朝的拜天地没有后世那么直接,一气呵成,而是分为三步。
其中结婚当日拜家庙,然后次日拜高堂,最后回门之日,拜女方高堂。
至于夫妻对拜确实有这个环节,叫交拜礼,在整套婚礼的环节中并不重要。
老陈家的家庙再简单不过了,就是父母的灵位,简单了事。
新娘让丫鬟带去了洞房,等待接下来的同牢合卺。
陈青兕身为新郎,自当招待宾客。
陈青兕交友并不广泛,几乎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毕竟生活轨迹大多都在村里,乡里乡亲如同一家,不能以朋友论。反倒是穿越之后,进了县城,结识了不少人,但因相处时间不长,没有深交,算不上知己。
但不管请没请,这些相处时间不长的朋友,几乎都选择来参加婚礼……
一朝成名,胜友如云。
让陈青兕遗憾的是裴炎、娄师德并未出现在婚礼上,宴席中地位最高的是戴洪凌这位义兴县县令,第一個敬酒的也是他。
戴洪凌看着笑容满面,举杯与自己敬酒的少年,这位县令没有了之前的疏离,一样的容光焕发,感慨道:“陈佐史才情横溢,世所罕见,只怕唯有昔年曹子建可与之相比。能喝上陈佐史的酒,某荣幸之至。”
这态度哪有上官对下属的感觉。
戴洪凌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觉躁得慌:此次婚姻可谓他一手促成,对于萧家什么态度,他再清楚不过。哪想得到风水轮流转,一个乡间少年竟如脱胎换骨了一样,令得萧家一反常态,全力支持这位女婿。
有萧家的支持,对方未来成就肯定在自己之上,只能舔着脸,希望能够挽回关系。
陈青兕并没有得势欺人,有些事不能忘,但有些事过于计较,便属于小家子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