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女赋(2/7)
想到身后突然冒出个曹植,又是一把抢过我的手稿,快速读了个遍。夺取不及,曹植竟笑着往曹丕小院跑,于是我也追赶了出去。
“二哥,速来!我这儿得了篇上好的佳作!”
曹丕傍晚就在前院练剑,远远听到我和曹植的吵闹声,便停下来,笑呵呵相迎。
只见曹植在石桌前站住脚,一面摊开布帛,一面和曹丕畅谈起我写的小赋。
曹丕用手巾拭汗毕,笑着将剑插回剑鞘:“这初作汉赋,情不可遏便是大忌,观汝全赋,虽一韵到底,然终下笔不能自休也。”
一旁的曹植以为此评甚佳!
“还有这小序,啧啧,除了照抄二哥的,这什么‘崔氏女缨,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曹植哈哈大笑,“何厚颜也”
“小序不打紧,内容才有意思呢!哎,你们可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兄弟俩相视一眼,曹丕纳罕道:“这辞藻文风,似曾相识”
“正是了!”我抚掌笑罢,“我自知腹中藏墨甚少,便整理了蔡邕集作中的字词,模仿其父文风作赋送与其女,不正‘适得其所’”
“呵,妹妹连作赋都要投机取巧,只怕蔡夫人并不会领你的情。”曹植撇嘴。
“不,她会的。”
我伸指掠过布帛字迹,娓娓说道:
“要作赋赠与当世才女蔡姬,那自然要与众不同,丁廙这些文士都从你们男人的视角叙说,且对蔡琰自身光芒视而不见,我偏要花重笔墨在赋首铺陈,镌刻女子之美丽,以青春华年衬惨淡遭遇,以妇人角度叙说与幼子离别之苦,以一人境遇控诉乱世悲哀。一如蔡琰的《悲愤诗》,那不是歌功颂德的应酬之作,是纪实,是‘诗史’。”
“诗史”
兄弟俩显然对这个名词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从曹丕院里用完晚膳回来时天色已晚,府内业已熄灯,我便预备明天一早便去蔡琰寓所。晚风微凉,将我的发丝吹上眉梢,重读一遍自己人生第一篇汉赋,也是第一篇为女性而作的赋作,我已哽咽无言。
谁说这辛辛苦苦写出的东西是只送给一个人的呢
次日凌晨,刚洗漱完不久,便听思蕙说蔡琰到了中庭,喜得我忙出屋相迎。
“缨儿,来——”
蔡琰牵着我的手进里屋,我听她的话,来到梳妆台前,临窗呆呆坐下,像当年在曹丕营帐中一样,看兽纹铜镜里映着一张模糊而清瘦的脸。
蔡琰招了招手,侍婢们便从屋外抬进一只新皮韦笥,将其打开并呈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