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池鱼无过反遭祸(2/3)
么可能?
再说了,严嵩、方钝同意让各省协济东南军饷,已经是顶着极大的压力了,再将漕粮转嫁的自己的家乡,他们两位怕是别想再回家乡了。
你徐阶的家乡是家乡,严嵩、方钝的家乡就是不是家乡了?这是严嵩是绝不会答应的,他需要方钝出来一起支持他,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事关自己的家乡,方钝当然也很重视,思虑再三之后,方钝说道:“恐怕只有折纳一法了。”
东南沿海各州县受到倭寇袭扰是事实,朝廷也必须加以抚恤,否则一旦民变,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但是解京的漕粮关系到九边和京师官吏的生计,也不是可以轻忽的问题。
方钝提出的办法就是折纳,就是将本该缴纳的粮食按照一定价格折成白银、布匹等物,交给朝廷,之前就已经大规模实施了,自成化八年始,漕粮折征的形式从银布并征一律改为征收白银。规定在兑运中,湖广、山东等地漕粮改折十二万余石为白银缴纳。
眼下就是只能将南直隶等处的受到倭寇袭扰的州县漕粮由本色改为折色,也算变相的减少百姓的负担了。因为漕粮的痛苦不在于漕粮本身,而在于加耗,从浙江向京师运送一石米的话,根据支兑距离,加耗可以在每石7斗之间有略微浮动,也就是说,朝廷征收一百万石的漕粮,老百姓最少要缴纳一百七十万石的粮食。
虽然折纳之后,缴纳银两还是有火耗等陋规,但是比之百分之七十的加耗,肯定是好了许多,同时,朝廷拿着折纳来的银子,也不是全部收走,一部分拿去到粮价便宜的湖广等处购买粮食,一部分就留存地方,用作修建城墙的经费。
因为现在京通仓中还有不少存粮,足够支应,朝廷缺的是银子。
严嵩问道:“既然京通仓中存粮尚多,是否可以再改折部分为折色?”
严嵩知道,眼下朝廷最缺的就是银子,既然现在存粮尚多,严嵩当然动了想通过折纳来敛财的心思。
但是方钝当即拒绝了,原因也很简单,折银积年逋欠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州县的官吏也很聪明,他们知道漕粮本色是绝对不能拖欠的,否则一旦因为漕粮不济,导致九边士卒哗变,锦衣卫的诏狱可不是说着玩的。
但是改折银就不同了,朝廷为什么会改折银?两个原因,一来是京通仓的粮食肯定是足够用的,至少足够支应九边的京营的,那就出不了什么大事。二来就是朝廷缺钱,急需银子。
那地方官员们就要跟朝廷讨价还价了,就像苏州的逋赋一样,州县官员也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