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风波陡起事非常(四)(2/3)
象。
对于狡,朱载坖的看法很简单,那就是杀,先杀几个典型,杀他个人头滚滚再说,看这些流氓还敢不敢带头抗税,看看官军的刀够不够快。
而真正难以处理的则是地方豪强,历来这些势豪大户之兼并者,占种他人田地,动至数十百顷,常年不肯纳粮,有司不能究理。稍欲催征,辄构诬词,告讦赖免。及有奸诈刁民,善持官吏短长,惯捏架控词状。常年挟制粮里,揽收官粮作为买卖,或一二百石,多至数十百石者有之,因而侵克入己,不行纳官。
而州县官吏对于他们,却是实在难以对付,原因无他,担心自己的前途。
现在苏州府县士子在科举考试中持续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明显优势, 他们中的一些人得以循此阶梯晋身朝廷重臣。对于苏州知府来说,苏州籍的朝臣他们处理与中央权力关系时势必要引起重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出于乡土情思, 这些朝臣往往对故土的事务比较关心,他们同时也是苏州府豪强的一部分。
说个不好听的,他们中有些人,就是逋赋的大户,江南地区士绅之家倚仗权势横行乡里的现象日益严重,有些即是本籍朝官的亲属戚友。苏州知府并不缺少惩治这些不法贵戚的权力,往往以逢迎权贵故不问不办,这是造成逋赋的重要原因。
苏州知府不敢惩办这些朝中大员的亲戚,毕竟自己的前途还掌握在他们手中,在欠朝廷税粮和自己的前途上,官员们往往选择后者,甚至与他们沆瀣一气,共同欺骗朝廷。
这就引发了逋赋中最恶劣的一种情形,就是地方政府未能如数征收钱粮,或已征在官、已解在库者,也未能按时按量解往指定地点,这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种逋赋。这时的逋赋行为主体,就是各级相关地方官府了。
而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罕见了,地方官府虚报、挪用、侵吞钱粮,以至形成逋欠中央财政的情况逐渐增多,占整个逋赋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据松江知府方廉的奏报,他上任之后清查松江府藩库,查明华亭县共计虚报布折等银九万三千六百三十六两八钱五分;青浦县虚报京库钱粮三万三千(两)有奇,新任知县金玉节到任后,任内除征补外,尚欠银三万七百七十六两七分零。
据华亭知县熊剑化解释,历任知县虚报钱粮的原因是实在难完考成:“该县岁征折银二十余万,粮重输苦,多难满之分数。每遇考成,必藉虚报。虚报者,用以救急于目前,徐且补输于后日。”
如果说,虚报钱粮完欠尚可视为地方政府为保住官位、应付考成,而不得已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