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民变再起】(2/4)
一点李进忠的意图:“哦,朕明白了!你意思是,通过歇家”
“按货值收税,”李进忠顿住,想了一想,又继续:“打个比方,就像给富商佥派商役,规定一个数。好比一石棉花值银多少,收税银多少,其中商役折银又占多少……一石是这个标准,那么以此类推十石、百石又是多少不就都清楚了”
“这法子,听着倒是不错啊……”
“而且奴婢也曾听当地的百姓说,其实他们更愿意种棉,俺也不懂稼穑啊,就顺口问了为啥他们说种棉哪里都能种,但山东这地水旱灾害太多,惟有棉花是遇到旱涝灾害时,还可以有收成的。”
“果真”朱翊钧听了有些惊讶,其实并非惊讶李进忠所说,他知道早在高祖时,山东就有遇灾而‘田租皆准绵布’,可见山东种棉并非现在才有。确实近年山东水旱交替太过频繁,只要一灾,则蠲免少不了,蠲免是蠲免了,就算不考虑朝廷田赋税收,也要考虑百姓生存之艰。何况,他还派了矿税监。
他惊讶的是棉花的习性,居然旱涝都能保收这在他看过的农书里从未提过。往日里他也会让陈矩在外面大量购书回来,关于稼穑的书籍也有不少,只要闲时他就会看,印象中有提到棉花的书是什么《农桑辑要》和《农书》,很简略,也没提如何旱涝种植。
朱翊钧沉吟,看来要让陈矩再多收集一些有关稼穑的书,尤其自我朝以来的。
“对了,朕想起来了!”朱翊钧忽然又想起,沈一贯曾上过一疏,还是三年前朝鲜御倭时,他奏请在山东开垦屯田。但他依稀记得最早在第一次入朝御倭时,当时山东巡抚就提过开垦海岛以备粮饷……
“常云,”他斟酌一下,命道:“你去皇后那里,找前二三年有关山东垦田的留中奏疏,以及沈阁老的。”
常云应下,很快去到后殿。没过一会又返回前殿,手里拿着一摞以往皆留中的奏疏,找出沈阁老三年前的那封。
“你念来,”朱翊钧又命道。
“是,”常云很快念道:“……宜令巡抚得自选廉干官员,将该省荒芜土地逐一核查亩数,多方招致能耕之民……凡愿入籍者,悉许报名择便。官为之正疆定界,署置安插,辩其衍沃原隰之宜,以生五谷六蓄之利。”
“必严辑土人而告戒之,毋阻毋争。凡抛荒租逋一切蠲贷,与之更始。或听和买,或听分种。其新籍之民则为之编户排年,为里为甲,循阡履亩。劝耕劝织,禁绝苛暴……”
“毋重其课以竭其财,有恩造于新附,而无侵损于土著。务令相安相信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