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后一场战略之战(3/4)
罗志学下令设立第五混成旅后,旅长董明杰在襄阳城就地上任,副旅长则是带着一批人渡河前往襄阳城会和。
他们要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兵员挑选,并且还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来这些明军里的基层编制,主要是什一级的基层编制,毕竟传统战术上,士兵之间的配合作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士兵们长期的训练来形成配合上的默契,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来的伍、什的编制。
尽管这样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但是就算有问题出现,也比不上保乡军现在急缺兵力的问题重要。
罗志学还指望着这个混成旅短时间内完整整编,形成一定战斗力后,减轻南下三千多大军的兵力压力呢。
崇祯八年五月二日,也就是保乡军攻克襄阳城后的第二天,罗志学亲自率领骑兵旅、亲兵营、辎重营、炮兵旅抵达樊城城下。
不过并没有第一时间攻城,而是抵达江边,把十二门的六百斤野战炮摆了出来,开始掩护江对岸的第一步兵旅的部分士兵渡江。
这个过程里,尽管有一些明军里的船只试图逆水而上破坏第一步兵旅的渡江行动。
不过都是被保乡军顺利击退。
以炮兵旅的六百斤火炮的实力,足以对明军里的小吨位的内河船只造成致命杀伤,更不要说保乡军也是在襄阳城的码头上获得了一大批船只,既有明军里的战船,也有一些被紧急征用的民间商船。
渡江的第一步兵旅过来的只有一个步兵营而已,不过这个步兵营却是精锐的第一步兵营。
等第一步兵营渡江完成后,保乡军的各类攻城器械基本也打造的差不多了。
反正又不用搞什么攻城车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是打造一些攀爬城墙的铁钩长梯,再搞一些独轮车改装的盾车而已。
而其他的攻城器械之类的,保乡军表示他们有火炮,用不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嗯,其实反过来,城头上的明军也有火炮,用那些又大有慢吞吞的木制大型攻城器械基本就是被敌军城头上的火炮当靶子打。
这年头的工程战,和几百年前的攻城战已经不一样了,火炮的出现并大量运用,让很多古代的木制大型攻城器械失去了用武之地。
为了防止拖久了出现意外,罗志学没有等待太久,在第二天,也就是五月三日的时候就对樊城正式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攻城战对比之前奇袭襄阳,就显得有些中规中矩了。
毕竟这一次城内的明军已经有所防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