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斯德哥尔摩(4/5)
上印刷有鲜艳的红色五角星。
鲜艳的红色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夺目,约翰教授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身后的助手似乎没有觉察到约翰教授神情的变化,眺望那架飞机,惊喜的喊道:“是东方神奇小子来了!我真想跟他见一面,想当面请教,如何通过自学拿到诺贝尔奖。”
这年代消息传播缓慢,国内的新闻更加闭塞,不过那只是相对于一般人而言。
当李东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从瑞典皇家科学院传出来的时候,部委和轧钢厂的领导都清楚,李东来的相关信息再也无法保密。
倒不是无法保密,而是在没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那些记者必然会胡编乱造,在国际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了避免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恶意揣度,由部委牵线,轧钢厂出面,召集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对外公布了李东来的全部信息。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家庭情况,个人生活情况,工资情况,都在公布的范围内。
饶是轧钢厂已经美化了不少,李东来的奇迹崛起依然引起了世人的惊叹。
毕竟五六年前还只是乡下的赤脚医生,现在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就算是天才也不过如此。
人们往往仰慕强者,李东来的名字,很快便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新闻中。
普通人羡慕李东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能够在医学界名留青史。
而科学界的人则惊讶于李东来的自学能力,他们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接受正规教育,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竟然被一个只上过小学的赤脚医生做到了。
由于便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东方的小学教育已经发达了这种地步吗
甚至有好奇者,耗费重金,专门从国内进口了一大批小学教材。
......
约翰教授见到助手也被李东来收买了,心中更加的愤恨。
约翰教授幼年成名,两岁的时候,便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他的父母是加州理工的物理学教授,感觉到儿子的天赋异于常人,便带着约翰乘坐飞机来到牛津,参与门萨俱乐部的筛选。
门萨俱乐部是兰斯韦林于年在牛津创立的一个以智商作为入会标准的俱乐部,iq门槛为。
不像在后世,门萨俱乐部已经遍布全球,甚至是国内也有门萨俱乐部的分支,会员的招收范围也相当宽泛,只要是智商达标就可以了。
在这个年代,门萨俱乐部还是一个相当封闭的俱乐部,能够有资格参加筛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