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两地书(九)(3/3)
平庸,看一会儿就让人打磕睡了。从你的信里,十分清楚地看到了你的才气,虽然你自己也许并不经意,但其实呢,应该说是在大学时因喜好写作而打下的功底。这是非常难得的,可别轻易给扔了呵!
当然,丢手时间长了,还会有另个问题,那就是信手写来,写着写着,自己都不知跑哪儿了。这就是常说的写散文和杂文类时,应该在心里习惯性形成的规则,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就好像放风筝,只有放得最高、并还能让它恣意在蓝天翱翔的,那才是高手;然而,又必须有根线牵着,既不能让它飞走,更能在要它回来时,一翻手就能拉回。假如把散文的“形”比做风筝的话,那它的“神”呢,就是牵引风筝的线。也许,我说的这些,你早就知道了,可别嫌多余罗嗦。其实最主要的用意还是一点:希望能勾起你以往对写作的热情和欲望,把你的光辉淋漓尽致地发散出来。
以前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曾看过美国一个著名的管理大师,在谈论商品时有这样的认知,他说,仅只有质量合格,那不过是该商品取得了进入市场的“入门证”,那么,在当今买方市场的常态下,要最终取悦于消费者并占领市场,就必须由发明和制造这商品的人,在该商品里投入极富于个性的制造者的感情。举例说,比如我们看一出歌剧时,被感动得哭了,那么,难道感动我们的,仅仅是演员表演时没有错误、即仅仅“质量合格”了吗?不,谁都知道,那是因剧作者和演员在写作和表演时,都投入了自己的个性与感情…以此来用到写作上,应该是完全相同的道理。那么,你应该清楚地看到,我所说你信里感情饱满真挚、语言独特别致的优势,绝不是虚的吧?
所以,说了这些,最终是希望你能于业余里写些东西,最好是先写些散文和心情随笔,大体控制在每篇千字左右,别说一定能发表,仅仅从“修身养性”的角度看,也会是很好的思维梳理和情感散发呢。
前信说过,想让你写写你自己,从外貌的细节写起,咋写都行。其用意呢,当然也出于想你而极欲更多地知道你,但也还有另个意思,就是想再看看,你在对人的刻画描述上,还能再有些什么特色——一客不烦二主,既然写你自己能一箭双雕,为何不试试呢?
我等着看在你的笔下,你自己究竟是个啥样子,又会能惹动我怎样的依恋……
高XX年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