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涟漪不鸣(1/4)
他是木耽的得意门生。
木耽总说他聪慧,一点便通,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五年,直到木耽病入膏肓,再无力教书补贴家用,木家也跟着急转直下。
木漪的母亲身无长处,平日吃穿用度又不肯俭省分毫,为了治丈夫难疾,先是解卖奴婢,后又典当家产,木耽死前,木家在战乱后剩下的那些家底已经完全耗尽,甚至吃不起一帖药,买不起一点补品。
谢春深眼看木家从云水县里数一数二的康宁人家,在五年内一年不如一年,最终沦落成一户家徒四壁的贫民。
最直接的变化便是木漪。
她先是没了亲近的女婢,又没了身上像样的首饰,在她开始知道穷富贫贱、云泥之别的年纪,那些记忆中曾拥有过的舒适生活,却早已远去。
谢春深在木耽死之后,再也没有去过木家。
别的学生都祭祀木耽,给些祭钱,只有谢春深,连面都没有露过。
之前在木耽家塾的所学,已经让他基本能识得全字,读书不成问题,他开始私下自学,等泥瓦匠睡着,便借着河水反出的月光,或是野草里的一把萤火虫,捧一把书,经常一学便是天边露白。
那日,水光被朝霞染红。
谢春深从书中抬起头,眯起眼睛看见水上划过来的渔船。
他遇人时,都会下意识将脊背挺得笔直,似乎这样,便可以与身处的杂乱环境做出切割,显得他出淤泥而不染,不是这里长大的人一样。
渔船越靠越近。
他有些疲倦的目光,望见船上站着铺开渔网的人,一个小丫头,又矮又瘦,渔网尴尬地缠在她身上,她想要解开却不得其法,可见渔技还并不熟练。
谢春深往草丛后背过身去,试图躲开。
她听见动静,反而看向了他那里。
但也只是顿了一下,便继续忙碌,对他视而不见。
谢春深又开始暗地里打听她。
木耽死后,木漪的舅侄来此处投奔妹姑采英,日子本来就已经很不好过,可采英一直维护他们,收留下来还不止,更要让侄子读书出仕,再扬北方采氏曾经辉煌。
就是听来如此荒谬的想法,却让采英坚定不疑,她自己身无一技,肩不能扛,手不能挑,舅侄二人又好吃懒做,整日赖在家中,为此养家的重担一下便落在十二岁的木漪身上。
那是她第一次出门,跟渔民借了渔船,生涩又无措地打渔,可距离木耽离世,不过才半年。
木漪完全成了一个粗鲁野蛮的丫头,曾经用来插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