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玻璃(2/4)
了青釉器,例如在河南郑州就出土了一个商代的青釉印纹尊,在它的口部以及肩部涂有薄釉外,还有深绿色厚而透明的玻璃釉五块。根据考古资料的记载,殷商时期青釉器的烧制温度已经达到1100c—1200c,并且已经有了耐火的坩埚。到了西周和东周时期,炉温更高一些,青釉器在烧成时温度过高而流下来形成的釉滴,经科学测试和分析,其成分恰是钾钙硅酸盐,这种釉滴已是玻璃态物质,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古玻璃。因此推断,中国古代最早的玻璃制造技术应是从青釉器的瓷釉技术演变而来的。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土地上都出土有玻璃器物,时代从西周到后世的明清。
在古代,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而石英砂的熔点为1750c,这么高的温度在古代是达不到的。但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有着非常高超技术水平的冶金技术。如在商代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懂得助熔剂的使用了,他们在铜中加入铅或锡,或者是同时加入铅、锡用以降低了铜的熔点,使铜的融化温度从1100c降到了800c左右,同时这也使得铜的硬度增加,因此殷商时期的先民们才得以制作出了很多精美、各种造型奇特、花纹繁复、胎体薄而均的、形体很大的青铜器。
及至汉代时,玻璃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玻璃制品。
此时天子刘洵回忆起这些信息,对于眼前的这个玻璃杯的存在,也就不是那么的激动了。
由此,天子刘洵也想到了一件事情,一个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的事情。
“玻璃可是穿越者的大杀器啊!不但可以借助玻璃获得巨额的财富,还能够冲击光学玻璃这棵科技树,一举两得的事情,我之前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啊!”
天子刘洵感叹了一会儿,而后便对中常侍耿国说道:“将商贸令王炆和尚书省兵部百工令杨墨找来,马上!”
中常侍耿国跟随天子刘洵许久,看到天子刘洵的态度自然明白是有大事吩咐,当即一路小跑前去找人。
很快,商贸令王炆、兵部百工令杨墨一同赶来,二人行礼之后,天子刘洵直接说道:“二位爱卿对眼下的琉璃工艺有什么见解?”
二人被问得有些发愣,对视一眼之后,商贸令王炆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臣对于琉璃工艺并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只是商贸司下属的商铺处经销过一些琉璃制品,臣由此知道琉璃制品是与玉石金器一样的奢侈之物,倒卖之后获利颇丰,所以商贸司一直以来都在参与贩卖。至于琉璃的工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