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花中之毒(2/3)
社的存在,而是大宋存在已久的杂税问题。
叶安最先遇到的是玄诚子,从那时候开始他便已经不再属于大宋的纳税主体,接着他便被赐爵,锁厅试,封官,正式跨入大宋的勋贵阶级,在某些方面说他是士大夫也不为过。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交过杂税,甚至是整个云中郡侯府的人也都免除了杂税,这是看不到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剥削一直存在,感觉不到那是因为你并未身处其中。
叶安猛然惊醒这才发现在大宋的一片繁荣之下,在大宋的太平盛世之中,原来是百姓的水深火热。
东京城,开封府,甚至是京畿路的百姓都算好的,因为杂税较轻,还有许多活计可以抵充杂税,天子脚下总是要营造出一种百信安居乐业的景象,故而杂税之中并不那么可怕。
但越是距离东京城较远的地方,苛捐杂税便越多,甚至猛于虎也!
此时再看范仲淹以及吴育的奋笔疾书,痛斥白莲社的危害,叶安只觉得无比讽刺,有因必有果,大宋苛待东南及川陕四路是出了名的,杂税之中就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范仲淹认认真真的将要手中的劄子递给叶安,满是期待的说道:“长生的才学老夫早已领教,看看老夫的劄子可有纰漏?”
“小子可当不得范公如此夸赞,不敢班门弄斧,只能说是向前辈请教,范公的劄子可是在指点小子嘞!”
双手接过范仲淹的劄子,仔细观看过后叶安顿时傻眼,是真的傻眼!
范仲淹将白莲社的存在分析的清清楚楚,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关于百姓生活的问题,劄子中大胆的指出此次江淮旱灾不该有这么多的灾民出现,应天府之中绝大多数灾民是为了逃避杂税而前来,家中有地,有产,却不愿回乡,“非百姓不愿,实乃杂税之重使其入不敷出也!”
不光如此,范仲淹还在劄子中极力主张修缮水力,建设灌溉工程,坚决打击与遏制上游截断水源的行为。
叶安看着看着眼睛就挪不开,只觉得酣畅淋漓,面面俱到,从下午一直看到了晚上,并拿过一旁的空劄子在上面写下一些自己的补充。
他所能补充的也只是一些细节以及对地方执行力度的监督方案而已,当然,叶安也少不了在其中表述自己赞同范仲淹革除杂税的理由,以及对大宋百姓带来的好处。
很快三人的劄子便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了范仲淹的面前,既然是联名上奏,那三方的劄子必须内容统一,范仲淹仔细看过劄子之后便盖上了自己的官印以及密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