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谁操之过急了?(2/3)
直接反映出来,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也是困扰着儒学大家们的终极问题。
道家的炼丹,堪舆,甚至是术法都是让百姓信服的所在,兵家的攻城略地,排兵布阵,运筹于千里之外更是让世人惊叹。
唯有儒家多以诗词让百姓熟知,文官辅助官家治理朝堂,这在百姓看来是文官本人的能耐,因文官是能臣干吏,所以儒学是显学,这虽然是谬误,但却是百姓从心底里所认为的。
文人不止一次想要改变这个观点,但想要一展胸中抱负就必须读书入仕,入朝为官,这便又陷入到死循环之中。
而如果将格物之学纳入儒学之中,百姓便能看到他们所用的一切,衣食住行皆是来自于格物之学,也是来自于儒学的分支,如此儒学之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不知怎的,范仲淹竟然有些期待叶安口中的格物之学兴起,也想要见识一下格物之学到底有没有他说的那般神奇。
“不知此次赈灾功成返京之时,长生可愿让老夫一窥格物之道?”
没错!
叶安心中大叫一声,他要的就是这效果,格物之学就怕你不闻不问,若是见识过了,没有一个智者会拒绝这门学科,因为它所探究的便是人类最经常接触的东西“物质”!
“这是自然,届时叶安必定亲自为范公赶车!”
范仲淹捋着胡子欣然道:“甚好,甚好!”
两人这便算是和有了话题,在此之后范仲淹开始了他的长谈,多以改革朝政积弊为主,其涉及到的内容让叶安这个胆大包天之人听了都觉惊讶。
并且范仲淹非常具有预见性的说出了三冗三费的问题,冗兵,冗官,冗费,国之大患,一日不除,如剑悬头!
听到妙处,叶安甚至忍不住击掌感叹:“范公之先见叶安五体投地!不知范公可有应对反对之声?或者说如何抵挡守旧之人的攻讦?”
说道这个问题,范仲淹居然尴尬的一言不发,所有的慷慨激昂在这一刻化为无力,叶安清楚的看到了他脸上的无奈和失落!
叶安长叹不再言语,范仲淹说出了大宋的诸多积弊,呈痛利害直至核心,但可惜的是他只想着改革,却没有想过如何应对改革所带来的反扑。
以文御武,自废武功不用说,杂税横生百姓疾苦也是众所周知,另外还有宗室与外戚、将门与勋贵的奢侈生活同样也是国朝的拖累。
但保守派是受益者,难道让他们自己推翻自己?这简直是个笑话,否则范仲淹的改革,王安石的改革为何会前功尽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